游离余氯检测:关键项目与操作指南
一、检测目的
- 保障饮用水安全:确保微生物灭活,防止介水传染病。
- 优化消毒工艺:调节加氯量,平衡消毒效果与副产物风险。
- 合规性监测:符合国家及国际标准(如GB 5749-2022、WHO指南)。
二、主要检测方法
- 原理:DPD试剂与游离余氯反应生成红色化合物,于515 nm波长测吸光度。
- 步骤:
- 水样加入DPD试剂,混匀显色。
- 使用分光光度计读取吸光度,对照标准曲线计算浓度。
- 优点:灵敏度高、操作简便;缺点:易受锰、臭氧等氧化剂干扰。
- 原理:游离余氯氧化碘化钾释放碘,硫代硫酸钠滴定定量。
- 步骤:
- 水样加酸和碘化钾,硫代硫酸钠滴定至淀粉指示剂褪色。
- 优点:无需精密仪器;缺点:步骤繁琐,适用于高浓度样品。
- 原理:氯离子选择性电极电位响应余氯浓度,实时读数。
- 优点:快速、连续监测;缺点:需定期校准,维护成本高。
三、检测关键步骤与注意事项
-
- 使用棕色玻璃瓶避光保存,采样后立即检测(或4℃保存≤6小时)。
- 避免剧烈震荡以减少余氯挥发。
-
- 氧化剂干扰(如臭氧):加入甘氨酸掩蔽。
- pH影响:调整至中性(DPD法最适pH 6.2-6.5)。
-
- 空白试验与平行样检测,误差需<5%。
- 定期使用标准溶液校准仪器。
四、标准限值与结果应用
- 饮用水标准:中国GB 5749-2022规定管网末梢水游离余氯≥0.05 mg/L。
- 泳池水:WHO建议1.0-3.0 mg/L,兼顾消毒与舒适性。
五、新兴技术与展望
- 便携式检测仪:集成比色与传感器技术,适合现场快速筛查。
- 光谱分析:近红外光谱无损检测,未来或实现实时大数据监控。
六、
- GB/T 5750.11-2022《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
- WHO《饮用水水质准则》(第四版)
- 美国EPA方法330.5(DPD分光光度法)
上一篇:工作场所有害物质浓度检测下一篇:甲基泼尼松龙(甲基强的松龙)检测


材料实验室
热门检测
3
4
5
4
6
8
7
10
9
9
9
9
8
8
8
8
8
9
8
10
推荐检测
联系电话
400-635-0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