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核心检测项目解析
-
- 方法:通过静脉血采集,采用离子选择性电极(ISE)法或火焰光度法检测。
- 临床意义:
- 高钾血症(>5.0 mmol/L):常见于肾衰竭、酸中毒、溶血或药物(如ACEI、螺内酯)影响。
- 低钾血症(<3.5 mmol/L):多由腹泻、利尿剂使用或醛固酮增多症导致。
- 注意事项:避免溶血(假性高钾),采血后需快速送检。
-
- 方法:收集24小时尿液或检测随机尿钾/肌酐比值。
- 临床意义:
- 尿钾排泄增多:提示肾性失钾(如肾小管酸中毒)。
- 尿钾排泄减少:多见于摄入不足或胃肠道丢失。
- 应用场景:鉴别低钾血症的病因(肾源性 vs 非肾源性)。
-
- 方法:连续多次采血或使用床旁即时检测(POCT)。
- 适用人群:危急重症患者(如心衰、肾透析)、接受大剂量胰岛素治疗者。
- 优势:实时追踪血钾波动,指导治疗调整。
-
- 高钾血症ECG表现:T波高尖、PR间期延长、QRS波增宽,严重时呈正弦波。
- 低钾血症ECG表现:ST段压低、T波低平、U波出现。
- 价值:快速评估血钾异常对心脏的直接影响,尤其在急诊中至关重要。
二、检测项目的选择策略
- 急诊场景:优先联合血清钾检测与ECG,识别急性心脏风险。
- 慢性肾病(CKD)患者:定期监测血清钾(每3-6个月),必要时加测尿钾。
- 药物相关性监测:使用洋地黄、利尿剂或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抑制剂者需频繁检测。
三、干扰因素与质量控制
- 样本误差:
- 溶血、血小板增多(假性高钾)。
- 延迟检测导致细胞释放钾离子。
- 生理因素:
- 饮食(高钾食物)、体位改变、运动后短暂升高。
- 药物影响:
- β受体阻滞剂、肝素可能升高血钾;胰岛素、利尿剂可能降低血钾。
四、异常结果的管理原则
- 高钾血症紧急处理:
- 静脉注射钙剂(保护心肌)、胰岛素+葡萄糖(促钾入胞)、利尿剂或透析。
- 低钾血症纠正:
- 口服或静脉补钾,同时排查病因(如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
五、未来展望


材料实验室
热门检测
25
25
23
24
23
20
20
27
26
20
27
24
24
23
28
28
21
19
24
24
推荐检测
联系电话
400-635-0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