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体激活检测:核心检测项目解析
一、补体激活途径与检测指标
激活途径 | 关键检测指标 | 临床意义 |
---|---|---|
经典途径 | C1q、C3、C4、CH50、C1-INH | 诊断免疫复合物疾病(如SLE)、遗传性血管性水肿 |
替代途径 | B因子(Bb)、C3、AP50、H因子 | 评估感染(如革兰氏阴性菌败血症)、aHUS |
凝集素途径 | MBL(甘露糖结合凝集素)、MASP-2 | 筛查先天免疫缺陷、慢性炎症性疾病 |
共同终端 | SC5b-9(可溶性补体复合物) | 反映补体终端活化程度(如血栓性微血管病) |
二、核心检测项目详解
-
- C3和C4:常规筛查指标
- C3降低:常见于SLE活动期、感染后肾炎、肝硬化。
- C4降低:提示经典途径激活(如SLE)、遗传性C4缺乏。
- B因子(Bb):替代途径活化标志物,升高见于感染或自身免疫病急性期。
- C1q抗体:用于诊断低补体血症性荨麻疹性血管炎(HUV)。
- C3和C4:常规筛查指标
-
- CH50(总补体溶血活性):反映经典途径整体功能,异常提示补体缺陷或过度消耗。
- AP50(替代途径溶血活性):评估替代途径功能,辅助诊断遗传性补体缺陷。
-
- SC5b-9(可溶性C5b-9复合物):直接反映补体终端活化,用于监测血栓性微血管病(TMA)或移植排斥。
- C3a、C5a:过敏毒素,升高提示近期补体激活(如脓毒症、血液透析反应)。
-
- C1酯酶抑制剂(C1-INH):诊断遗传性血管性水肿(HAE)。
- 基因检测:针对C3、CFH、CFI等基因突变,确诊非典型溶血尿毒综合征(aHUS)等遗传性疾病。
三、临床应用场景
-
-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C3、C4降低提示疾病活动;CH50监测治疗反应。
- 抗磷脂综合征:SC5b-9升高与血栓风险相关。
-
- C3肾炎:血清C3持续降低提示补体旁路途径异常。
- 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MPGN):补体因子H(CFH)抗体检测辅助分型。
-
- 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PNH):流式细胞术检测CD55/CD59缺失,补体溶血试验确诊。
-
- 革兰氏阴性菌感染:替代途径激活导致Bb、C3a升高。
四、检测样本与注意事项
- 样本要求:血清或血浆( EDTA/肝素抗凝),避免反复冻融。
- 干扰因素:溶血、脂血可能影响CH50结果;样本需在2小时内分离。
- 动态监测:急性期与恢复期配对检测(如C3在SLE活动期下降,缓解后回升)。
五、新兴检测技术
- 多重免疫荧光法:同时检测多种补体成分,提升效率。
- 质谱分析:精准定量低丰度活化产物(如C3dg、C4d)。
- 微流控芯片:床边快速检测补体活性,适用于急诊。
六、结果解读要点
- 综合分析:单一指标异常需结合临床与其他检测(如抗dsDNA抗体、肾功能)。
- 动态变化:补体成分半衰期短(C3: 2-3天,C4: 1-2天),需重复检测确认趋势。
- 遗传咨询:发现补体基因突变时,建议家系筛查。
上一篇:胶质检测下一篇:豚鼠最大剂量试验(GPMT)检测


材料实验室
热门检测
248
208
182
199
192
196
202
196
199
209
197
194
191
196
190
186
200
193
201
196
推荐检测
联系电话
400-635-0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