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型病毒性肝炎抗体检测:核心检测项目详解
一、检测项目:核心方法与原理
-
- 原理:通过检测血液中是否含有抗-HCV抗体(IgG/IgM),判断是否曾暴露于HCV。
- 灵敏度与特异性:第三代试剂灵敏度达99%,特异性约99.5%,可检测感染后约4-10周产生的抗体。
- 适用场景:广泛用于初筛,成本较低,适合大规模人群筛查。
-
- 优势:较ELISA更灵敏,可量化抗体水平,缩短窗口期(感染后约3-6周可检出)。
- 应用:多用于高危人群复查或医疗机构精准检测。
-
- 特点:指尖血或唾液样本,15-20分钟出结果,适用于偏远地区或急诊筛查。
- 局限性:假阳性率较高,需实验室检测确认。
二、适用人群:谁需要检测?
- 高危暴露史:
- 静脉药瘾者、HIV感染者、血液透析患者。
- 1993年前接受输血或器官移植者(丙肝筛查未普及时期)。
- 医疗相关风险:
- 医护人员针刺伤暴露后、共用注射器等。
- 纹身、穿耳等使用未灭菌器械者。
- 常规筛查:
- 备孕女性、不明原因肝功能异常者。
三、检测流程与注意事项
- 样本采集:静脉血3-5ml,无需空腹。
- 检测时机:
- 高风险行为后至少4周检测(避开抗体产生窗口期)。
- 若初筛阳性,需间隔1-3个月复检并配合核酸检测。
- 假阳性/阴性因素:
- 假阳性:自身免疫性疾病、母婴抗体残留。
- 假阴性:免疫功能抑制(如HIV感染者)、窗口期未产生抗体。
四、结果解读与后续步骤
- 抗体阳性(抗-HCV+)
- 可能意义:曾感染HCV(已自愈或治愈)或现症感染。
- 确诊需补充检测:
- HCV RNA检测(核酸检测):确认病毒是否复制,区分活动性感染与既往感染。
- 核心抗原检测:窗口期较抗体检测更短,辅助早期诊断。
- 抗体阴性(抗-HCV-)
- 结合风险史判断:若高危暴露后不足6周,需在窗口期后复查。
五、临床意义与治疗衔接
- 确诊现症感染(HCV RNA+):需评估肝纤维化程度(如FibroScan),并启动抗病毒治疗(直接抗病毒药物,DAA),治愈率超95%。
- 既往感染(HCV RNA-):建议定期监测肝功能,避免重复感染。
六、总结
- WHO《丙型肝炎筛查、护理和治疗指南》
- 中国《丙型肝炎防治指南(2022年版)》


材料实验室
热门检测
9
24
17
13
13
12
13
19
14
15
12
13
11
10
12
15
16
20
19
24
推荐检测
联系电话
400-635-0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