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试验设计要点
- 动物模型:成年健康豚鼠(通常选用白化品系,如Hartley豚鼠),雌雄各半或单一性别。
- 分组设计:
- 试验组:受试物+弗氏完全佐剂(FCA,用于增强免疫应答)。
- 对照组:阴性对照(如生理盐水)、阳性对照(如己基肉桂醛,用于验证试验有效性)。
- 剂量选择:通过预试验确定“最大耐受剂量”(无全身毒性但可引发刺激的浓度)。
2. 核心检测项目
(1)诱导阶段(致敏阶段)
- 皮肤反应评分:
- 红斑与水肿:按国际标准评分(如Magnusson评分法,0-3分分级); 示例:
- 0分:无反应;
- 1分:轻度红斑或水肿;
- 3分:重度红斑伴融合性水肿。
- 观察频率:于首次注射后24、48小时记录局部皮肤反应。
- 红斑与水肿:按国际标准评分(如Magnusson评分法,0-3分分级); 示例:
(2)激发阶段(挑战阶段)
- 二次皮肤反应评估:
- 时间间隔:诱导后14天,于豚鼠未处理侧(如对侧背部)给予亚刺激剂量受试物。
- 观察指标:激发后24、48、72小时的红斑和水肿评分,判断迟发型超敏反应(DTH)。
(3)致敏率计算
- 判定标准:激发阶段中,试验组动物出现≥1分反应的个体比例。
- 致敏强度分级:根据致敏率分为弱致敏(0-8%)、中度致敏(9-28%)、强致敏(29-64%)、极强致敏(≥65%)。
3. 扩展检测项目(可选)
- 组织病理学检查:
- 采样:取激发部位皮肤样本,进行HE染色。
- 观察指标:表皮海绵样水肿、淋巴细胞浸润等过敏相关病理变化。
- 免疫学指标检测:
- 血清IgE/IgG:通过ELISA法检测抗体水平变化。
- 淋巴细胞增殖试验:分离脾脏淋巴细胞,测定受试物刺激后的增殖能力(如MTT法)。
4. 结果分析与验证
- 阴性/阳性对照验证:阳性对照组应显示显著致敏率(如≥60%),阴性对照组应无反应。
- 统计学处理:采用卡方检验或Fisher精确检验比较组间差异,确认受试物致敏性。
5. GPMT的局限性及替代方法
- 局限性:耗时长(约3周)、动物使用量较大,可能低估某些化学物的致敏性(如金属盐类)。
- 替代试验:局部淋巴结试验(LLNA,OECD 442B),通过检测淋巴结细胞增殖减少动物数量。
总结
上一篇:补体激活检测下一篇: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体检测


材料实验室
热门检测
13
14
11
13
11
10
12
13
14
17
16
21
19
23
17
15
14
15
26
19
推荐检测
联系电话
400-635-0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