沥青路面就地热再生机检测的重要性
沥青路面就地热再生技术作为一种绿色环保的道路养护方式,通过加热、翻松、复拌和摊铺等工艺实现对旧路面的再生利用,具有节约资源、缩短工期和减少碳排放的显著优势。然而,为确保施工质量与设备性能的可靠性,对就地热再生机的系统性检测至关重要。检测不仅涉及设备核心功能验证,还直接影响再生路面的耐久性、平整度及抗车辙能力。通过科学规范的检测流程,可有效规避施工隐患,提升工程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关键检测项目及技术指标
1. 加热系统性能检测
重点评估热风循环系统或红外加热装置的加热效率与均匀性。需检测加热深度是否达到设计要求(通常≥4cm),温度控制精度是否在±10℃范围内,并验证加热板横向温差是否≤15℃。通过红外热成像仪实时监测路面温度场分布,确保旧沥青混合料有效软化且避免沥青老化。
2. 温度控制与监测系统校验
对设备内置的温度传感器和控制系统进行校准,确保各层混合料温度采集精度误差≤2℃。需测试温度反馈响应时间(≤3秒)及自动化温控逻辑,验证极端工况下的稳定性。同时检查多点测温装置的布局密度是否符合每平方米不少于2个测点的规范要求。
3. 再生剂添加系统精度验证
针对再生剂计量泵、流量计及喷洒装置开展标定试验。要求添加量误差≤±0.5%,喷洒覆盖率≥95%,且需验证不同行进速度下的剂量同步性。通过化学分析法检测再生剂与旧沥青的融合效果,确保针入度恢复率满足设计要求。
4. 翻松与拌和装置功能测试
检测铣刨转子转速(80-120rpm可调)、翻松深度控制精度(±3mm)及刀具磨损状态。采用筛分试验验证旧料破碎粒径合格率(≤10mm颗粒占比≥85%),并通过拌和均匀度检测确保新旧料及再生剂混合变异系数≤15%。
5. 环保与安全性能评估
检测设备尾气排放是否符合GB 36886标准,重点监控CO、NOx及颗粒物浓度。同时验证废气收集装置的捕集效率(≥90%)和降噪系统效果(作业噪声≤85dB)。安全检查需覆盖紧急制动系统、防烫伤保护装置及消防设施的可靠性。
施工后质量验收检测
在设备检测合格基础上,需同步开展再生路面的现场检测:包括压实度(≥97%马歇尔密度)、平整度(IRI≤2.0m/km)、构造深度(TD≥0.5mm)及渗水系数(≤50ml/min)等指标。通过取芯试验验证再生层厚度的均匀性(变异系数≤8%)和层间粘结强度(≥0.8MPa)。
检测标准与周期要求
依据JTG/T 5521-2023《沥青路面就地热再生技术规范》和GB/T 25649-2010《道路施工与养护设备检测方法》,建议每500小时作业或年度大修时进行全项目检测,重点部件(如加热模块、计量系统)需每200小时开展专项检测。第三方检测机构应出具CMA/ 认证报告,确保检测结果的权威性。
通过建立完善的检测体系,可显著提升就地热再生机的作业效能,延长设备使用寿命,最终实现道路养护质量与经济效益的双重提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