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版English
全国服务热线400-635-0567
投诉建议010-82491398
中化所,材料实验室
当前位置:首页 > 材料检测 > 性能检测

磨损循环测试

发布时间:2025-07-25 05:32:07- 点击数: - 关键词:磨损循环测试

实验室拥有众多大型仪器及各类分析检测设备,研究所长期与各大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保持合作伙伴关系,始终以科学研究为首任,以客户为中心,不断提高自身综合检测能力和水平,致力于成为全国科学材料研发领域服务平台。

立即咨询

网页字号:【   】 | 【打印】 【关闭】 微信扫一扫分享:

联系中化所

价格?周期?相关检测仪器?
想了解检测费用多少?
有哪些适合的检测项目?
检测服务流程是怎么样的呢?

磨损循环测试:材料耐久性的核心评估手段

引子:模拟严苛环境下的材料行为
材料在实际服役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经历摩擦与磨损。磨损循环测试作为一种标准化、可重复的实验方法,其核心价值在于精准模拟材料在特定工况下(如载荷、速度、摩擦副、环境介质等)的磨损行为与发展趋势,为材料的筛选、性能优化及寿命预测提供不可或缺的科学依据。


一、 磨损机制与测试原理基础

材料的磨损过程复杂多样,主要包含以下几种基本机制:

  • 粘着磨损: 接触微凸体间发生冷焊与剪切转移。
  • 磨粒磨损: 硬质颗粒或硬微凸体对软表面产生犁削或微切削。
  • 疲劳磨损: 循环接触应力导致次表层裂纹萌生与扩展,表层材料剥落。
  • 腐蚀磨损: 化学/电化学腐蚀与机械磨损协同作用加剧材料损失。
 

测试本质: 磨损循环测试通过在受控实验室条件下,使试样(摩擦副)经历成千上万次乃至百万次的相对滑动或滚动接触循环,定量测量材料在单位时间或单位滑动距离内的质量损失(或体积损失)、摩擦系数变化,并观察分析磨损表面的微观形貌演化。


二、 核心测试方法与装备

根据运动形式和接触几何的不同,主流测试方法包括:

  1. 销-盘式 (Pin-on-Disk):

    • 原理: 静止的销试样(球形或圆柱形端面)在一定法向载荷下,与旋转的圆盘试样平面接触并相对滑动。
    • 特点: 结构相对简单,接触应力可调范围大,易于引入液体润滑剂或磨粒介质。广泛用于涂层、块体材料、润滑剂性能评价。
  2. 块-环式 (Block-on-Ring):

    • 原理: 矩形块状试样在载荷作用下,其平面与旋转的圆环试样外圆柱面接触滑动。
    • 特点: 接触区为线接触(理论上),接触应力较高,常用于轴承材料、金属及合金的耐磨性测试。
  3. 往复式 (Reciprocating):

    • 原理: 球状或销状试样在平面试样上做直线往复运动。
    • 特点: 模拟气缸套-活塞环、人工关节等往复运动工况。可研究速度变化、停顿效应的影响。
  4. 滚动/滑动复合式 (如四球机、球-盘式):

    • 原理: 结合滚动接触与一定比例的滑动接触。
    • 特点: 模拟齿轮、滚动轴承等既有滚动又有滑动的复杂接触状态,用于评价润滑剂的极压抗磨性能和材料抗点蚀、剥落能力。
 

核心测试装备要素:

  • 精确的载荷施加与测量系统
  • 稳定的速度控制单元(旋转或线性)
  • 高精度摩擦力测量传感器
  • 环境控制(温度、湿度、气氛、润滑介质引入)
  • 循环次数计数器
 

三、 关键测试参数与流程

科学设计测试方案需严格控制以下变量:

  • 法向载荷: 决定接触应力大小,直接影响磨损机制(如从轻微磨损向严重磨损转变)。
  • 相对速度: 影响摩擦热、润滑状态、磨损率及表面化学反应速率。
  • 滑动距离/循环次数: 决定累积磨损量,用于评估耐磨寿命。
  • 摩擦副匹配: 试样材料(成分、硬度、粗糙度)及配副材料的选择至关重要,直接影响摩擦系数和磨损行为。
  • 环境条件: 温度、湿度、气氛(空气、惰性气体、真空)、润滑状态(干摩擦、边界润滑、流体润滑)、有无第三方磨粒等。
  • 试样准备: 严格的表面清洁、尺寸精度保证及初始表面形貌记录(粗糙度测量)。
 

标准测试流程:

  1. 试样制备与初始测量(质量、尺寸、表面形貌)。
  2. 试样装载与对中校准。
  3. 设置并确认测试参数(载荷、速度、总循环数/时间、环境条件)。
  4. 启动测试,实时/定期记录摩擦系数。
  5. 测试结束后,仔细拆卸清理试样。
  6. 测量最终质量/体积损失,计算磨损率(如 mm³/Nm)。
  7. 利用显微镜(光学、电子显微镜)详细观察分析磨损表面及磨屑形貌,判断主导磨损机制。
  8. 数据整理、分析并编写报告。
 

四、 结果解读与应用价值

  • 量化耐磨性: 核心输出是磨损率(单位滑动距离或单位载荷下的材料损失量),是直接比较不同材料或处理工艺耐磨性能优劣的黄金指标。
  • 摩擦行为分析: 记录的实时摩擦系数曲线可反映摩擦过程的稳定性(平稳、波动、递增)、磨合期特征以及可能发生的润滑失效或材料相变。
  • 磨损机制判定: 通过磨损表面微观形貌分析(划痕、犁沟、剥落坑、转移层、氧化膜等)结合磨损率数据,可准确揭示主要的磨损形式及其转变条件。
  • 失效模式研究: 识别材料的磨损极限和失效特征,预测其在特定工况下的服役寿命。
 

核心应用场景:

  • 新材料开发与筛选: 快速评价新合金、陶瓷、高分子复合材料、表面涂层/改性层的耐磨性能。
  • 工艺优化: 比较不同热处理、表面处理(渗碳、渗氮、PVD/CVD涂层、激光熔覆等)对耐磨性的提升效果。
  • 润滑剂性能评估: 测试润滑油、润滑脂的抗磨减摩性能及其承载能力(如通过载荷递增测试确定失效载荷)。
  • 质量控制与寿命预测: 作为产品(如轴承、密封件、刀具、人工关节部件)出厂或定期抽检项目,确保符合耐磨性要求;结合加速测试模型预测实际使用寿命。
  • 失效分析: 重现设备关键摩擦副的失效工况,辅助诊断实际磨损原因。
 

五、 挑战与展望

  • 实验室模拟与工况一致性: 真实服役环境极为复杂(多因素耦合、随机冲击、污染等),实验室测试往往进行必要简化,存在模拟差异。需谨慎外推结果。
  • 标准化与可比性: 不同标准(如ASTM, ISO, DIN)或实验室间测试参数和程序的细微差异会影响结果可比性。严格遵守标准流程至关重要。
  • 复杂机制表征: 多种磨损机制常同时或交替发生,精确区分和量化各自贡献仍具挑战性。需要结合齐全原位观测技术和多尺度模拟。
  • 加速测试模型: 建立可靠的加速磨损试验方法并准确关联实际寿命,仍需深入研究。
 

未来方向:

  • 发展更智能化的原位监测技术(温度、声发射、电化学信号)。
  • 深入融合微观表征(如高分辨率原位电镜)与宏观测试数据。
  • 利用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优化测试设计、数据分析及寿命预测模型。
  • 开发更能模拟极端或复杂工况(高温、高速、腐蚀环境、多相流)的齐全测试平台。
 

结语:通向可靠性的必经之路
磨损循环测试作为连接材料基础研究与工程应用的关键桥梁,通过严谨可控的实验揭示了材料抵抗磨损的内在能力与失效规律。持续优化测试方法、深化机理理解、提升结果预测能力,将为设计制造更耐磨、更长寿命的机械部件和装备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撑,有效减少资源消耗和维护成本,提升各类工业产品和系统的整体可靠性。

实验室环境与谱图 合作客户

推荐资讯 / Recommended News

热疲劳测试

热疲劳测试

热疲劳测试去哪里做?热疲劳测试报告去哪里办理?中化所材料检测机构可提供热疲劳测试服务,为CMA资质认证机构,高新技术企业,第三方材料实验室,针对产品研发、质量控制中遇到的问题,提供成分测试、产品测试、产品测试、仪器测试等综合解决方案,仪器齐全,科研团队强大,7-15个工作日可出具测试报告,支持扫码查询真伪,全国上门取样、寄样测试服务,测试周期短、测试费用低、测试数据科学准确!
检测标准不清楚?检测价格没概念?
前沿科学公众号 前沿科学 微信公众号
中析抖音 中析研究所 抖音
中析公众号 中析研究所 微信公众号
中析快手 中析研究所 快手
中析微视频 中析研究所 微视频
中析小红书 中析研究所 小红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