抹面胶浆可操作时间检测
1. 定义与检测意义
2. 检测依据标准
- 国内标准:JG/T 158-2013《胶粉聚苯颗粒外墙外保温系统材料》
- 国际参考:ASTM C191《水泥凝结时间测试标准》
- 行业规范:根据工程需求选择相应技术规范。
3. 主要检测设备
- 旋转粘度计(测试流动性变化)
- 贯入阻力仪(测定硬化时间)
- 恒温恒湿箱(模拟施工环境)
- 拉伸粘结强度试验机
- 计时器、搅拌机、刮刀、模具等辅助工具。
4. 核心检测项目
(1)初始性能检测
- 初始粘度:使用旋转粘度计测定刚搅拌完成的胶浆粘度,作为基准值。
- 初始触变性:通过刮刀试验观察胶浆是否易摊铺且无明显下垂。
- 初始流动性:采用流动度试验(如圆模法)测定胶浆的铺展直径。
(2)可操作时间测定
- 时间节点测试:每隔10-15分钟取样一次,测定胶浆的粘度、流动度及触变性变化。
- 临界点判定:当胶浆的流动性下降至初始值的80%或无法正常刮涂时,记录时间为可操作时间终点。
- 贯入阻力法:通过贯入阻力仪测定胶浆硬化进程,贯入阻力达到0.5MPa时视为可操作时间终止。
(3)凝结时间检测
- 初凝时间:胶浆开始失去塑性变形能力的时刻。
- 终凝时间:胶浆完全硬化、无法施工的时刻。
(4)施工性能验证
- 开放时间:刮涂后允许调整或修正的时间。
- 抗滑移性:胶浆涂抹后的下垂或滑动情况(垂直面测试)。
- 粘结强度变化:测定不同时间点胶浆与基材的粘结强度,确保在可操作时间内符合标准要求(如≥0.1MPa)。
(5)环境影响测试
- 温度敏感性:在20℃、30℃、35℃等不同温度下测试可操作时间。
- 湿度影响:模拟高湿(RH≥85%)或干燥(RH≤50%)环境下的性能变化。
5. 检测步骤示例
- 样品制备:按标准配比搅拌胶浆,记录初始时间。
- 环境控制:将样品置于恒温恒湿箱(如23±2℃,RH 50±5%)。
- 动态监测:
- 每10分钟测试一次粘度、流动度。
- 每20分钟测试贯入阻力及拉伸粘结强度。
- 临界点判定:综合流动性、施工手感及仪器数据确定可操作时间终点。
6. 结果判定
- 合格标准:可操作时间需符合产品宣称值或工程要求(通常≥1.5~2小时)。
- 异常处理:若时间过短,需排查原材料配比(如缓凝剂含量)、环境适应性等问题。
7. 注意事项
- 检测环境需严格模拟实际施工条件(温度、湿度、基材类型)。
- 样品需充分搅拌并排除气泡干扰。
- 多次平行试验取平均值以提高准确性。
- 结合施工场景调整参数(如厚涂与薄涂对时间要求不同)。
8. 应用价值


材料实验室
热门检测
14
11
13
16
13
16
15
14
12
12
16
13
15
16
15
19
20
17
25
19
推荐检测
联系电话
400-635-0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