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检测项目分类与说明
1. 补偿范围验证
- 目的:确定补偿器能有效修正误差的最大倾斜角度。
- 方法:
- 使用高精度转台模拟仪器倾斜(如水平方向±3′、±5′等)。
- 记录补偿器在不同倾斜角度下的修正值,对比理论补偿量。
- 判定标准:补偿误差应≤仪器标称精度(如±1″或±2″)。
2. 灵敏度与分辨率测试
- 目的:检测补偿器对微小倾斜的响应能力。
- 方法:
- 以微角度步进(如0.5″)调整转台,观察补偿值的跃变幅度。
- 验证最小可识别倾斜量是否达标。
- 判定标准:分辨率应≤仪器标称最小读数(如0.5″)。
3. 重复性检测
- 目的:评估补偿器在相同倾斜条件下的输出一致性。
- 方法:
- 连续多次(≥5次)将仪器倾斜至同一角度,记录补偿值。
- 计算标准偏差或极差。
- 判定标准:重复性误差≤标称精度的1/3。
4. 温度影响试验
- 目的:验证温度变化对补偿器性能的干扰。
- 方法:
- 将仪器置于温控箱内,在-20℃至+50℃范围循环测试。
- 记录补偿值随温度的漂移量。
- 判定标准:温度漂移量≤1″/10℃。
5. 零点漂移检测
- 目的:评估补偿器在静态条件下的稳定性。
- 方法:
- 仪器水平静置24小时,每隔1小时记录补偿值。
- 分析零点变化趋势。
- 判定标准:24小时漂移量≤0.5″。
6. 动态响应特性测试
- 目的:模拟实际使用中突发倾斜的补偿速度与精度。
- 方法:
- 快速旋转转台(如10″/s),测试补偿器达到稳定输出的时间。
- 判定标准:响应时间≤1秒,超调量≤标称误差的150%。
7. 正交轴补偿耦合度测试
- 目的:检测X/Y轴倾斜时的交叉干扰。
- 方法:
- 单独倾斜X轴,观测Y轴补偿值的变化。
- 判定标准:交叉耦合误差≤0.3″。
二、辅助检测项目
-
- 目视检查补偿器吊丝/摆体是否变形,密封性是否良好。
-
- 振动测试:模拟运输或震动后复测补偿精度。
- 湿度测试:在85%湿度下运行4小时,观察性能变化。
三、检测设备与条件
- 核心设备:
- 0.5″级精密电子转台
- 激光干涉仪或角度基准器(精度≤0.3″)
- 高低温试验箱(温控精度±1℃)
- 环境要求:
- 恒温实验室(20±1℃)
- 无强磁场、振动干扰
四、数据处理与结果判定
- 误差计算:
- 补偿误差=补偿后读数−理论真值
- 判定流程:
- 任一检测项超差即判定不合格,需校准或返修。
五、
上一篇:圆跳动检测下一篇:湿热试验(恒定湿热)检测


材料实验室
热门检测
8
10
8
8
7
8
11
9
10
9
8
10
13
12
14
13
14
15
14
12
推荐检测
联系电话
400-635-0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