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通维持率检测
一、检测目的
- 验证光源是否达到标称寿命(如L70、L50等)。
- 分析光衰原因(温度、驱动电流、材料老化等)。
- 为产品改进和标准制定提供数据支持。
二、核心检测项目
1. 初始光通量测量
- 内容:在光源稳定运行后(如LED预热30分钟),使用积分球或光度计测量初始光通量(单位:流明,lm)。
- 标准:需符合IES LM-80、IEC 62612等国际标准。
- 关键点:确保测试环境温度、电压稳定,避免外部干扰。
2. 老化过程中的周期性测试
- 内容:在光源持续运行(如1000小时、3000小时、6000小时等节点)后,重复测量光通量。
- 测试频率:
- 前1000小时:每100小时测试一次;
- 后续每500-1000小时测试一次。
- 设备要求:高精度恒温老化箱,确保温度波动≤±1℃。
3. 环境条件模拟
- 温度影响测试:
- 在不同温度(如25℃、55℃、85℃)下测试光通维持率,评估光源的耐温性能。
- 高温加速老化是常用的寿命预测方法(如Arrhenius模型)。
- 湿度测试(可选):针对户外或高湿环境产品,测试湿热循环对光衰的影响。
4. 驱动电流稳定性测试
- 内容:在额定电流、超额定电流(如1.2倍)条件下测试光通量衰减,评估光源对电流波动的敏感性。
- 目的:识别电流过载导致的光衰或失效模式。
5. 光谱特性分析
- 内容:测量光源在不同老化阶段的光谱分布,检测色温(CCT)、显色指数(CRI)的变化。
- 意义:光衰常伴随光谱偏移,可能影响实际应用场景的照明效果。
6. 寿命预测与光衰曲线拟合
- 方法:根据LM-80标准,通过至少6000小时的测试数据,推算光源达到光通维持率70%(L70)或50%(L50)的寿命。
- 公式:光通维持率 = Φ�Φ0×100%Φ0Φt×100% (Φ�Φt为时间t后的光通量,Φ0Φ0为初始光通量)
三、检测流程
- 样品准备:选取同一批次光源样本(通常≥20个),避免个体差异影响结果。
- 测试设备校准:积分球、电源、温度传感器的精度需符合标准要求。
- 老化测试:在恒定温度、电流下运行光源,定期测量光通量。
- 数据记录与分析:绘制光衰曲线,计算光通维持率及寿命预测值。
四、常见问题与对策
- 光衰过快:可能因散热不良或芯片材料缺陷导致,需优化散热设计。
- 测试数据离散性大:检查供电稳定性或样本一致性。
- 标准差异:不同标准(如LM-80与GB/T)的测试条件需明确区分。
五、相关国际标准
- IES LM-80:LED光源光通维持率测试标准。
- IEC 62612:普通照明用LED模组性能要求。
- ANSI/UL 1598:灯具安全与性能测试。
六、总结


材料实验室
热门检测
269
226
202
211
208
211
222
215
226
228
212
212
215
213
206
204
221
207
219
213
推荐检测
联系电话
400-635-0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