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斑试验(斑贴试验)检测项目详解
一、检测目的
- 明确过敏原:确定引发皮肤红肿、瘙痒、水疱等反应的特定物质。
- 指导预防与治疗:通过规避过敏原,减少疾病复发,优化治疗方案。
- 鉴别诊断:区分过敏性皮炎与其他皮肤病(如感染性皮炎)。
二、核心检测项目(过敏原分类)
1. 金属类
- 镍(Nickel):首饰、手表、金属纽扣。
- 钴(Cobalt):合金、颜料、陶瓷釉料。
- 铬(Chromium):皮革制品、建筑材料。
- 汞(Mercury):某些牙科材料、防腐剂。
2. 化妆品及个人护理品成分
- 香料混合物(Fragrance Mix):香水、护肤品、洗发水。
- 对苯类防腐剂(Parabens):化妆品、药品。
- 甲基异噻唑啉酮(MI/MCI):湿巾、洗发剂、防晒霜。
- 硫柳汞(Thiomersal):疫苗、眼药水。
3. 医用产品及药物
- 新霉素(Neomycin):抗生素药膏。
- 苯佐卡因(Benzocaine):局部麻醉剂。
- 皮质类固醇(Corticosteroids):某些外用激素药膏。
4. 工业及日用化学品
- 橡胶促进剂(如秋兰姆、MBT):手套、鞋类、轮胎。
- 环氧树脂(Epoxy Resin):胶水、涂料、电子封装材料。
- 甲醛(Formaldehyde):纺织品、木材防腐剂、清洁剂。
5. 植物及其他天然物质
- 秘鲁香脂(Balsam of Peru):柑橘类水果、香料、护肤品。
- 菊科植物提取物:菊花、蒲公英引发的接触性过敏。
6. 其他常见致敏原
- 对苯二胺(PPD):染发剂、临时纹身颜料。
- 松香(Colophony):胶布、黏合剂、乐器松香。
三、检测流程
- 贴敷阶段:将含过敏原的试剂贴于背部或上臂,保留48小时。
- 初次判读:移除贴片后30分钟,观察皮肤反应(红斑、水肿、水疱等)。
- 二次判读:72~96小时后再次评估迟发性反应。
- 结果分级:
- 阴性(-):无反应。
- 弱阳性(+):红斑、轻度水肿。
- 强阳性(++/+++):水疱、糜烂。
四、适用人群
- 反复发作的湿疹、皮炎患者。
- 职业暴露高风险人群(如医护人员、美发师、建筑工人)。
- 使用化妆品或金属饰品后出现皮肤不适者。
五、注意事项
- 检测前:
- 检测部位需无破损、无晒伤。
- 停用抗组胺药及激素类药物1周。
- 检测期间:
- 避免剧烈运动导致贴片脱落。
- 勿接触水或摩擦贴敷区域。
- 检测后:
- 强阳性反应需局部用药处理。
- 结合生活史综合分析结果,避免假阳性/阴性干扰。
六、局限性
- 无法覆盖全部过敏原:标准系列仅包含常见物质,需结合患者病史扩展检测。
- 个体差异:部分人群可能存在多重致敏或交叉反应。
七、总结
上一篇:循环负载试验(工作寿命(电阻性负载))检测下一篇:光通维持率检测


材料实验室
热门检测
17
14
18
18
22
19
24
30
28
35
38
29
36
41
41
41
38
43
33
35
推荐检测
联系电话
400-635-0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