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检测原理
- 确定器件触发电流的临界阈值;
- 验证其在高温、脉冲宽度变化等极端条件下的稳定性;
- 评估动态重复操作后的参数漂移。
二、重点检测项目
1. 门极触发电流临界值测定
- 目的:确定器件触发的最小电流值及最大值容差。
- 方法:
- 常温(25°C)下,逐步递增门极电流(步长≤1mA),监测阳极-阴极电压突降点。
- 重复测试5次,取平均值为���IGT,最大值不超过规格书标注的���(���)IGT(max)。
- 判定标准:实测值需满足 ���≤���(���)IGT≤IGT(max),且与标称值偏差≤±10%。
2. 温度特性测试
- 目的:分析温度对触发电流的影响,验证高温/低温下的可靠性。
- 方法:
- 在温度试验箱中,测试-40°C、25°C、125°C下的���IGT。
- 高温时电流需求通常降低,需确保���IGT在允许范围内。
- 判定标准:全温区内器件均能正常触发,且无闩锁失效。
3. 脉冲宽度影响评估
- 目的:确定最小触发脉冲宽度与电流的关系。
- 方法:
- 固定电流为1.5×���(���)1.5×IGT(max),调节脉冲宽度(1μs~10ms),记录成功触发的最短脉宽。
- 验证窄脉冲下能否可靠导通(如≤2μs)。
- 判定标准:脉冲宽度减少时,触发电流需相应增加,但不超过器件极限。
4. 动态重复性验证
- 目的:测试重复开关过程中的参数稳定性。
- 方法:
- 以额定频率(如1kHz)连续触发器件1000次,监测���IGT变化。
- 检查触发后导通压降是否异常升高(预示门极退化)。
- 判定标准:循环后���IGT漂移量≤5%,无永久性失效。
5. 极限参数验证
- 目的:评估器件耐受超出���(���)IGT(max)电流的能力。
- 方法:
- 施加2×���(���)2×IGT(max)电流脉冲(脉宽≤10ms),重复10次。
- 测试后复测正常触发电流,检查门极是否损坏。
- 判定标准:器件功能正常,无永久性参数偏移。
三、检测方法
- 设备选型:高精度可调直流电源、脉冲发生器、示波器、恒温箱。
- 测试电路:
- 阳极-阴极回路:串联负载电阻(��RL),电压表监测���VAK。
- 门极回路:电流源并联电流探头,控制脉冲信号。
- 参数设置:
- 阳极电压:≤10V(低压测试防击穿);
- 脉宽梯度:从窄到宽分段测试。
四、注意事项
- 安全防护:高压测试时需隔离操作,防止电击。
- 设备校准:电流表、温度传感器需定期校验,确保误差<1%。
- 环境控制:湿度≤60%,避免结露影响测试。
- 失效分析:若触发异常,需排查门极氧化层损伤或焊接缺陷。
五、
上一篇:随温度变化中心频率检测下一篇:输出电纳检测


材料实验室
热门检测
12
15
17
12
13
13
18
14
19
21
14
15
17
13
14
18
18
14
19
16
推荐检测
联系电话
400-635-0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