栅-源短路时的漏极电流检测项目详解
一、静态特性检测
-
- 目的:测量栅-源短路时漏极与源极间的自然导通电流(典型值:增强型MOSFET接近零,耗尽型器件较高)。
- 测试条件:���=0VGS=0,施加固定���VDS(如器件耐压的50%)。
- 判据:若����IDSS显著偏离规格书(如增强型MOSFET >1μA),可能表明栅氧击穿或寄生导通。
-
- 方法:通过微小���VGS扫描(如±1V),观察漏极电流是否随栅压变化。
- 意义:栅-源短路时���VTH应无法正常表征,若检测到明确阈值,说明短路为局部失效。
二、动态特性检测
-
- 测试电路:搭建双脉冲测试平台,强制栅-源短路(通过跳线或模拟故障)。
- 关键参数:
- 开通/关断延迟时间(��td):短路时延迟可能异常缩短或消失。
- 电流上升率(��/��di/dt):若��ID无控制地陡升,表明栅极完全失控。
-
- 适用场景:当MOSFET体二极管因短路被迫导通时,检测反向恢复电荷(���Qrr)。
- 异常标志:���Qrr异常增大可能反映载流子注入失控。
三、可靠性及失效分析项目
-
- 条件:将器件加热至125°C,施加额定���VDS,监测��ID随时间变化。
- 失效机制:温度加速下,栅氧缺陷或金属迁移可能导致漏电流指数级上升。
-
- 方法:在栅-源短路状态下,施加高压���VDS直至器件失效,记录失效时间与能量。
- 数据应用:验证器件抗雪崩击穿能力,优化保护电路设计。
四、进阶检测手段
-
- 步骤:解剖失效器件,定位栅极金属熔融或扩散路径,关联电学特性与物理损伤。
-
- 技术:利用红外热像仪捕捉短路点的局部温升,识别热点分布(分辨率需≤5μm)。
五、测试系统配置
- 核心设备:
- 高精度源测量单元(SMU,如Keysight B2900A)
- 动态参数测试仪(如Tektronix IV-CDV系统)
- 高温探针台(用于温度依赖性测试)
- 安全设计:串联熔断器或电子负载限流,防止连锁损坏。
六、数据分析与标准参考
- 数据对比:将实测值与JESD22-A108(静态测试)、JESD24-7(动态测试)等标准比对。
- 典型失效阈值:
- ����>10��IDSS>10mA(低压器件)或����>1��IDSS>1mA(高压器件)视为严重异常。
- 开关波形中出现持续振荡:提示寄生参数激增或栅极电荷泄露。
七、常见问题与解决方案
- 问题1:测试中漏极电流漂移 对策:检查测试夹具接触电阻,采用开尔文连接法消除误差。
- 问题2:高频噪声干扰动态测试 对策:使用差分探头并增加RC低通滤波(截止频率≥10倍信号带宽)。


材料实验室
热门检测
6
7
8
8
9
10
7
6
9
13
10
11
12
10
14
9
9
12
9
8
推荐检测
联系电话
400-635-0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