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用乙烯中烃类杂质测定:检测项目与方法详解
一、核心检测项目及意义
-
- 甲烷(CH₄)、乙烷(C₂H₆):残留的轻组分烃,可能源自裂解原料未完全分离。
- 丙烯(C₃H₆)、丙烷(C₃H₈):同系物杂质,影响聚合物分子量分布。
- C4+烃(丁烷、丁烯等):高碳数杂质易导致催化剂结焦。
- 乙炔(C₂H₂):微量炔烃即可引发聚合副反应,需严格控制(通常要求<5 ppm)。
-
- 总不饱和烃:包含烯烃、炔烃总量,反映原料裂解深度及分离效率。
- 含氧化合物(如CO、CO₂)及硫化物:毒害催化剂,需单独检测。
二、检测方法与标准
-
- 适用范围:甲烷至C5烃类定量分析。
- 技术要点:
- 色谱柱:Porapak Q或Al₂O₃毛细管柱,实现C1-C5分离。
- 检测器:TCD(热导检测器)用于常量分析,FID(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提高灵敏度。
- 标准依据:GB/T 3391-2023《工业用乙烯中烃类杂质的测定 气相色谱法》。
-
- 方法:GC-MS联用或红外光谱法,检测限低至0.1 ppm。
- 标准:ASTM D2505(乙炔的测定)。
-
- 溴量法:通过溴加成反应计算双键总量,适用于快速筛查。
- 气相色谱-反吹技术:分离饱和与不饱和组分,精确量化。
-
- 硫化学发光检测器(SCD):检测硫化物至ppb级。
- 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识别CO、CO₂等极性分子。
三、检测流程与技术规范
-
- 采用不锈钢采样钢瓶,避免吸附损失。
- 样品需过滤(0.45 μm滤膜)并恒温至40±1℃,消除重组分冷凝影响。
-
参数 设定值 色谱柱 HP-PLOT Al₂O₃ (50 m × 0.53 mm) 柱温程序 40℃ (5 min) → 10℃/min → 200℃ (10 min) 载气(He)流速 3.0 mL/min 检测器(FID) 250℃,H₂ 30 mL/min,Air 300 mL/min -
- 外标法定量:使用NIST标准气体建立校准曲线。
- 结果报告:按GB/T 8170修约至小数点后两位,单位ppm(V/V)。
四、质量控制与标准限值
-
- 每批次插入标准品(如30 ppm乙烷),回收率需在95%-105%。
- 平行样相对偏差≤5%,空白试验无目标峰干扰。
-
杂质 优级品指标(≤) 合格品指标(≤) 甲烷+乙烷 500 ppm 1000 ppm 丙烯 50 ppm 150 ppm 乙炔 5 ppm 10 ppm 总硫 1 ppm 2 ppm
五、应用场景与行业需求
- 生产质量控制:实时监测裂解气分离塔运行效率。
- 储运合规性:确保管道输送乙烯符合API RP 1173标准。
- 催化剂研发:评估Ziegler-Natta催化剂对杂质耐受性。
结语


材料实验室
热门检测
16
14
19
18
19
17
22
15
18
20
16
17
22
23
17
21
22
23
17
14
推荐检测
联系电话
400-635-0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