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油、常压渣油和减压渣油馏分沸程分布的测定:检测项目与方法详解
一、馏分沸程分布的核心检测项目概述
-
- 初馏点至终馏点范围:确定原油中轻质组分(如汽油、柴油)与重质组分(如渣油)的分布比例。
- 关键切割点收率:如350℃、500℃等温度点的累积馏出量,用于评估常减压蒸馏装置的进料设计。
-
- 减压馏程(350~565℃馏分):分析可作为减压塔原料的轻重组分比例。
- 残炭值关联分析:结合沸程预测焦化或催化裂化工艺的结焦倾向。
-
- 超重馏分分布(>565℃):测定难以直接蒸馏组分的沸点范围,指导溶剂脱沥青或加氢工艺参数。
- 金属含量与硫分布:关联特定沸程区间杂质分布对催化剂的影响。
二、检测方法与标准
-
- 标准方法:ASTM D2892(实沸点蒸馏法)
- 通过精密分馏柱进行全馏程切割(室温~400℃),直接获得各温度点的馏出量。
- 快速检测技术:模拟蒸馏(SimDis,ASTM D7169)
- 基于气相色谱保留时间与沸点的关系,15分钟内完成全馏程分析。
- 标准方法:ASTM D2892(实沸点蒸馏法)
-
- 减压蒸馏法(ASTM D5236)
- 在10mmHg压力下蒸馏至565℃,测定减压柴油(VGO)收率及渣油残留量。
- 高温气相色谱法(ASTM D7169)
- 拓展至720℃沸点范围,快速关联烃类组成与沸点分布。
- 减压蒸馏法(ASTM D5236)
-
- 高温模拟蒸馏(HTSD)
- 使用耐高温色谱柱(-20~750℃),结合质谱检测器解析超重组分分布。
- 热重分析法(TGA)
- 通过失重曲线反推沸程,适用于含沥青质的高残炭样品。
- 高温模拟蒸馏(HTSD)
三、关键检测步骤与技术要点
-
- 原油需均质化处理,防止轻组分挥发;渣油样品需加热至流动状态(通常80~100℃),避免结焦。
- 高粘度样品使用甲苯或四氢呋喃稀释,确保进样均匀性。
-
- 采用正构烷烃标准品(C5-C100)建立沸点-保留时间标准曲线,定期用参考油样(如NIST SRM 1584)验证精度。
-
- 对色谱峰进行基线校正和峰形优化,消除高温区拖尾现象。
- 重复性要求:同一操作者两次结果差异不超过2%(ASTM D7169)。
四、检测意义与工业应用
-
- 通过沸程数据搭配API度、硫含量,制定混合原油配比方案,最大化轻质油收率。
-
-
-
- 高沸点区间硫/金属分布数据用于设计脱硫反应器容积及催化剂装填量。
五、技术发展趋势


材料实验室
热门检测
49
46
48
37
32
31
31
28
31
28
27
21
24
22
23
24
28
22
22
25
推荐检测
联系电话
400-635-0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