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电保持测试
实验室拥有众多大型仪器及各类分析检测设备,研究所长期与各大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保持合作伙伴关系,始终以科学研究为首任,以客户为中心,不断提高自身综合检测能力和水平,致力于成为全国科学材料研发领域服务平台。
立即咨询理解荷电保持能力:评估电池静置性能的关键测试
引言:为何关注荷电保持?
在电池的实际使用中,经常存在充满电后需要存放一段时间再使用的情况。例如备用电源、季节性使用的设备(如割草机)、或者消费者充满手机后未立即使用等。衡量电池在这种静置状态下维持电荷能力的指标,就是荷电保持能力。相应的测试方法——荷电保持测试,成为评估电池长期存放性能和安全性的重要手段。
核心概念:什么是荷电保持能力?
荷电保持能力,简单来说,是指充满电的电池在规定的环境条件下(通常是特定温度),开路静置一段时间后,其剩余容量占初始容量的百分比。它直接反映了电池在非使用状态下内部电荷损失的程度,这种损失主要由自放电现象引起。
- 自放电: 即使电池没有连接任何负载,其内部也会发生缓慢的化学反应,导致储存的能量逐渐减少。自放电率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
- 温度: 高温会显著加速自放电。
- 时间: 静置时间越长,容量损失越大。
- 电池化学体系: 不同材料体系(如锂离子、铅酸、镍氢)的自放电特性差异很大。
- 电池健康状态: 老化或存在缺陷的电池自放电率通常更高。
- 初始荷电状态: 一般测试在满电态(100% SOC)下进行。
因此,荷电保持测试本质上是量化电池在特定条件下自放电速率的标准化方法。
测试目的与意义:不止于一个百分比
进行荷电保持测试的主要目标包括:
- 评估长期存放性能: 预测电池在仓库储存或设备待机期间的能量损失程度,为库存管理、运输时效和使用规划提供依据。
- 监控电池健康状态: 异常的荷电保持率下降往往是电池老化、内部微短路或电解液分解等问题的早期信号,是诊断电池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
- 比较不同电池或材料体系: 作为性能对比的关键参数之一,帮助筛选自放电率低、更适合长期存放应用的电池类型或技术。
- 验证生产工艺稳定性: 确保批量生产的电池在荷电保持性能上的一致性。
- 评估环境适应性: 通过在不同温度下进行测试,了解电池在高温或低温环境下的储存稳定性。
标准化的测试流程:关键步骤详解
虽然具体参数(如温度、静置时间)会根据应用标准或客户要求有所不同,但荷电保持测试通常遵循以下核心步骤:
-
初始容量测定:
- 将待测电池在标准环境温度(如25°C)下充满电(至制造商规定的充电终止条件)。
- 静置一段时间(如1小时)以达到稳定状态。
- 进行标准放电测试(以恒定电流放电至规定的终止电压),记录放出的容量(C1)。这就是初始容量。
-
充电与静置:
- 再次将电池充满电。
- 将电池置于规定的测试环境(通常是高温环境,如55°C±2°C,以加速自放电过程)下。
- 让电池在开路状态下(不连接任何负载)静置规定的时间(常见的有7天、28天、30天、甚至数月)。
-
静置后容量测定:
- 静置结束后,将电池取出并恢复到标准环境温度(如25°C)下静置足够时间(通常数小时)使其稳定。
- 再次进行标准放电测试(同步骤1),记录放出的容量(C2)。这就是静置后的剩余容量。
-
结果计算:
- 荷电保持率按以下公式计算:
荷电保持率 (%) = (C2 / C1) × 100%
- 其中:
C1
:静置前的初始容量(mAh 或 Ah)C2
:静置规定时间后的剩余容量(mAh 或 Ah)
- 荷电保持率按以下公式计算:
解读结果:影响因素与合格标准
- 结果解读: 荷电保持率越高,表明电池在静置期间的自放电损失越小,存放性能越好。例如,某锂离子电池在55°C下存放7天后荷电保持率为95%,意味着其损失了5%的容量。
- 关键影响因素:
- 测试温度: 温度是最大的影响因素,高温加速自放电。报告结果时必须注明测试温度。
- 静置时间: 时间越长,容量损失通常越大。结果需对应具体的时间点。
- 电池类型: 不同化学体系的电池自放电率差异显著(如锂离子自放电率通常远低于镍氢)。
- 合格标准: 合格的荷电保持率没有绝对统一值,它取决于:
- 电池类型和应用场景: 对长期存放要求高的应用(如医疗备用设备、电网储能)要求比消费电子产品更高。
- 行业标准或客户规范: 具体产品会依据相关标准(如IEC, GB, UL等)或客户协议设定最低荷电保持率要求。例如,某些规范可能要求55°C/7天后荷电保持率≥85%。
应用场景:哪些领域尤为关键?
荷电保持测试的应用范围广泛,尤其在以下场景至关重要:
- 消费电子产品: 确保手机、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等在货架存放期间或用户充满电后短期不用时仍有足够电量。
- 电动交通工具: 评估电动汽车、电动自行车等在运输、库存或用户长时间停放后的剩余续航能力。
- 备用电源系统: 对UPS不间断电源、应急照明、通信基站备用电源等,荷电保持能力直接关系到紧急情况下的可靠性。
- 电网储能与可再生能源: 大型储能电池在充放电间隙的静置期间需保持能量,减少不必要的损耗。
- 便携式医疗设备: 如除颤器、便携式监护仪等,要求电池随时处于可用状态。
- 工业工具与仪器: 如电动工具、野外测量仪器等,可能面临间歇性使用和存放。
:不可或缺的性能标尺
荷电保持测试是评估电池非使用状态下性能稳定性的关键标尺。它量化了电池的自放电特性,直接关系到产品的用户体验(如开箱即用)、长期储存的可行性以及系统的可靠性。通过标准化的测试流程,可以客观地比较不同电池的性能、监控电池的健康状况、并确保产品满足特定应用场景的需求。无论是在研发阶段筛选材料、优化工艺,还是在生产过程中进行质量控制,或是终端用户评估产品性能,荷电保持能力都是一个不可或缺的核心指标。理解并重视这项测试,对于提升电池产品的整体性能和可靠性具有重要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