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破坏率检测:关键检测项目与技术解析
一、细胞膜完整性检测
-
- 原理:台盼蓝为水溶性染料,不能穿透完整细胞膜,但可进入膜破损细胞并染色。
- 操作:将细胞悬液与台盼蓝混合,显微镜下计数未染色(活细胞)与染色(死细胞)的比例。
- 应用:快速评估细胞存活率,常用于细胞培养传代前的质量控制。
- 优缺点:成本低、操作简单,但灵敏度较低,无法区分早期凋亡与坏死。
-
- 原理:PI为核酸染料,不能穿透活细胞膜,但可进入膜破损细胞,与DNA结合后发出红色荧光。
- 操作:将细胞与PI孵育,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荧光信号,区分活细胞(PI阴性)与死细胞(PI阳性)。
- 应用:高通量检测细胞死亡率,适用于大规模药物筛选或毒性实验。
- 优缺点:灵敏度高,可定量分析,但需专业设备支持。
-
- 原理:LDH是胞浆内酶,细胞膜破损后释放至培养基,通过检测LDH活性推断细胞破坏率。
- 操作:收集细胞上清液,加入底物(如NAD+、乳酸),通过比色法或荧光法测定LDH催化反应产物(如NADH)。
- 应用:非侵入性检测,适合动态监测细胞损伤(如长时间药物处理实验)。
- 优缺点:无需处理细胞,但可能受血清中LDH干扰,需设置无细胞对照。
二、细胞代谢活性检测
-
- 原理:活细胞线粒体中的琥珀酸脱氢酶可将MTT(四甲基偶氮唑盐)还原为紫色甲瓒结晶,溶解后测定吸光度。
- 操作:加入MTT孵育,溶解结晶后使用酶标仪检测OD570nm。
- 应用:评估药物或环境因素对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
- 局限性:依赖线粒体功能,不适用于线粒体受损但膜完整的早期凋亡细胞。
-
- 原理:Calcein-AM为脂溶性非荧光物质,可穿透活细胞膜,被胞内酯酶水解为绿色荧光产物Calcein,滞留于活细胞内。
- 操作:染色后通过荧光显微镜或流式细胞仪检测荧光强度。
- 优势:可实时监测活细胞动态变化,兼容活细胞成像。
三、细胞内容物泄漏检测
-
- 原理:活细胞通过ATP酶维持胞内ATP浓度,死细胞ATP迅速降解。使用荧光素酶系统检测培养基中ATP水平。
- 操作:加入荧光素酶底物,通过化学发光值反映ATP含量。
- 适用场景:快速检测细胞死亡率(如工业发酵罐中的细胞状态监控)。
-
- 原理:凋亡细胞DNA断裂成180-200bp片段,通过琼脂糖凝胶电泳(DNA Ladder)或TUNEL法(末端标记)检测。
- 意义:区分凋亡与坏死,适用于机制研究(如化疗药物诱导的细胞死亡途径)。
四、齐全检测技术
-
- 结合多通道荧光标记(如Hoechst核染色、Annexin V/PI双染),自动分析细胞膜完整性、凋亡标志物及形态学变化。
- 优势:单细胞水平多参数分析,适用于复杂模型(如3D类器官)。
-
- 利用微流控装置模拟体内微环境,实时监测细胞受力或毒性暴露后的膜完整性变化。
- 应用:动态研究机械应力(如血流剪切力)对细胞的损伤。
五、实验设计要点
- 对照设置:包括阳性对照(完全裂解细胞)和阴性对照(未处理活细胞),确保检测系统有效性。
- 时间窗口选择:根据细胞死亡动力学(如凋亡在数小时内发生,坏死较慢)确定检测时间点。
- 多方法联用:结合膜完整性(PI染色)与代谢活性(MTT)检测,提高结果可靠性。


材料实验室
热门检测
推荐检测
联系电话
400-635-0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