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粒)度检测:核心检测项目与应用解析
一、细(粒)度检测的定义与意义
- 质量控制:确保材料或产品的粒度符合行业标准或应用需求。
- 工艺优化:通过分析粒度变化指导生产流程调整。
- 性能预测:通过粒度参数推断材料的强度、溶解度、分散性等性能。
二、核心检测项目及方法
1. 颗粒尺寸及分布
- 检测参数:平均粒径(D50)、粒径分布范围(D10/D90)、比表面积等。
- 常用方法:
- 激光衍射法:通过颗粒对激光的散射特性计算粒径分布,适用于0.1~3000 μm的颗粒。
- 动态光散射法(DLS):用于纳米级颗粒(1~1000 nm)的尺寸分析。
- 筛分法:传统机械筛分,适用于>50 μm的颗粒。
- 应用实例:水泥细度检测(影响混凝土强度)、药物颗粒均匀性分析(影响药效释放)。
2. 颗粒形貌
- 检测参数:颗粒形状(球形度、长径比)、表面粗糙度等。
- 常用方法:
-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高分辨率成像,直观观察颗粒微观形貌。
- 图像分析法:结合光学显微镜和图像处理软件,定量分析形状参数。
- 应用实例:金属粉末形貌对3D打印件致密性的影响研究。
3. 颗粒浓度
- 检测参数:单位体积或质量中颗粒的数量或体积占比。
- 常用方法:
- 浊度法:通过液体中悬浮颗粒的光散射强度推算浓度。
- 重量法:烘干称重计算固含量。
- 应用实例:工业废水悬浮物浓度检测、涂料固含量测定。
4. 功能性参数
- 检测参数:
- 流动性:通过休止角、振实密度等指标评估颗粒的流动性能。
- 分散性:测定颗粒在介质中的团聚程度。
- Zeta电位:表征颗粒表面电荷,预测分散稳定性。
- 常用方法:
- 粉末流动性测试仪:测定休止角、压缩度等。
- Zeta电位仪:通过电泳光散射法分析表面电荷。
- 应用实例:锂电池正极材料的分散性影响电池充放电效率。
三、检测标准与仪器选择
- 国际标准:ISO 13320(激光衍射法)、ISO 22412(动态光散射法)。
- 行业标准:ASTM B822(金属粉末粒度)、GB/T 19077(筛分法)。
- 仪器选择依据:需结合样品性质(如粒径范围、导电性、是否溶于水)和检测目标(如是否需要实时监测)进行选择。
四、应用场景与案例分析
1. 制药行业
- 检测项目:药物颗粒的D90值(确保药物溶出速率符合标准)。
- 案例:片剂生产过程中,若颗粒过粗可能导致有效成分释放不均。
2. 新能源材料
- 检测项目:锂电负极材料的粒径分布和比表面积。
- 案例:纳米级硅碳材料的比表面积过高可能导致电池首次充放电效率下降。
3. 环境监测
- 检测项目:PM2.5/PM10的浓度及成分分析。
- 案例:通过颗粒物形貌识别污染源(如球形颗粒多来自燃煤,不规则颗粒来自扬尘)。
五、技术发展趋势
- 在线实时检测:结合传感器和AI算法,实现生产过程中的粒度动态监控。
- 多参数联用技术:如将激光衍射与图像分析结合,同步获取尺寸和形貌数据。
- 纳米级检测精度提升:针对半导体、生物医药领域对1 nm以下颗粒的检测需求。


材料实验室
热门检测
推荐检测
联系电话
400-635-0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