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电流检测:核心检测项目与方法详解
1. 引言
2. 核心检测项目
2.1 暗电流大小测量
- 目的:量化无光照时传感器的基线电流值,确定器件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 方法:在完全黑暗环境(屏蔽暗箱)中,设置标准工作电压和温度,通过高精度电流计或图像传感器输出数据获取平均电流值。
- 数据分析:对比不同像素或区域的均值,剔除异常点(如“热像素”)。
2.2 暗电流均匀性检测
- 目的:评估暗电流在传感器表面的分布一致性。
- 方法:逐像素或分区域采集暗电流数据,生成二维分布图。
- 关键指标:标准差、均匀度(最大值/最小值)、簇状异常区域识别。
2.3 温度依赖性测试
- 目的:分析温度对暗电流的影响(通常遵循Arrhenius方程,呈指数增长)。
- 方法:在温控箱中调节温度(如-20°C至60°C),记录不同温度下的暗电流值。
- 输出结果:温度-暗电流曲线,拟合激活能(Eg)和温度系数。
2.4 时间稳定性评估
- 目的:检测暗电流随时间的变化(短期漂移和长期老化)。
- 方法:固定温度及偏压条件下,连续监测数小时至数月的暗电流变化。
- 应用场景:卫星传感器需具备极高的时间稳定性以应对长期任务。
2.5 暗电流噪声分析
- 目的:量化暗电流波动引起的散粒噪声(噪声∝�dark噪声∝Idark)。
- 方法:统计多帧暗场图像的像素值标准差,分离读出噪声与暗电流噪声。
- 工具:功率谱分析(PSD)区分噪声类型。
2.6 偏置电压与积分时间影响测试
- 目的:评估工作参数调整对暗电流的影响。
- 方法:在固定温度下,改变偏置电压或积分时间,记录暗电流变化趋势。
- 典型现象:高偏压可能加剧漏电流,长积分时间累积更多暗电荷。
3. 检测设备与方法
- 基础设备:
- 屏蔽暗箱(光密封环境)、高精度温控系统、低噪声电源、数据采集卡。
- 高灵敏度电流计或成像系统(用于像素级分析)。
- 标准化流程:
- 传感器预热至稳定状态。
- 控制环境变量(温度、湿度)。
- 采集多帧暗场图像或电流数据,取平均降噪。
- 使用软件(如Python/Matlab)分析数据分布及统计特性。
4. 结果应用与标准
- 行业标准:遵循ISO 15529(光学传感器噪声测试)、EMVA 1288(图像传感器参数标准)。
- 应用差异:
- 天文探测器:要求暗电流<0.1 e⁻/pixel/s(需深度制冷至-80°C)。
- 消费级相机:允许较高暗电流,依赖算法校正(如暗帧扣除)。
5.


材料实验室
热门检测
15
14
14
14
15
14
11
12
14
15
11
14
15
14
18
17
20
18
19
16
推荐检测
联系电话
400-635-0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