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检测原理
- �0m0:滤纸/滤膜初始质量(g)
- �1m1:滤纸/滤膜+干燥后残渣质量(g)
- �m:样品称样量(g)
二、核心检测项目与操作要点
1. 样品预处理
- 称量精确度:使用万分之一天平,称样量通常为2-10g(依据标准要求调整)
- 溶解条件:
- 溶剂:超纯水(电导率≤0.1μS/cm)
- 温度:按标准选择常温或加热至沸(如GB/T 9738规定需煮沸5分钟)
- 搅拌方式:磁力搅拌或玻璃棒人工搅拌至完全分散
2. 过滤分离
- 滤材选择:
滤材类型 孔径(μm) 适用场景 定量滤纸 3-5 常规分析 微孔滤膜 0.45-1.2 胶体或细小颗粒 玻璃砂芯坩埚 G3-G5 高温样品或有机溶剂体系 - 过滤装置:真空抽滤系统(效率高于常压过滤)
- 冲洗要求:用热水洗涤至洗液无被测物反应(如淀粉类需用碘液检测)
3. 干燥与称量
- 干燥温度:105±2℃(有机物需降低至80℃避免分解)
- 恒重判定:两次称量差值≤0.3mg
- 冷却条件:置于干燥器中冷却30分钟(避免吸湿)
4. 特殊样品处理
- 高黏度样品:加入分散剂(如乙醇)提高溶解度
- 易氧化物质:通入氮气保护过滤过程
- 悬浮胶体:离心预处理(3000r/min,10分钟)
三、质量控制关键点
- 空白试验:每批次检测同步进行空白对照,校正滤材溶出物影响
- 平行测定:至少3份平行样,RSD需≤5%
- 滤材兼容性验证:检测前需确认滤材不与样品发生吸附或反应
- 温度敏感性控制:干燥箱温度波动需≤±1℃,使用经校准的PT100探头监测
四、常见误差来源及解决方案
误差类型 | 产生原因 | 修正措施 |
---|---|---|
负偏差 | 滤材破损导致颗粒流失 | 使用双层滤膜或预涂硅藻土层 |
正偏差 | 干燥不彻底或环境湿度高 | 延长干燥时间,冷却时使用变色硅胶干燥剂 |
数据波动大 | 颗粒分布不均 | 增加样品溶解时的超声处理(40kHz, 15分钟) |
五、行业标准对比
标准号 | 适用范围 | 关键差异点 |
---|---|---|
GB/T 2381-2013 | 染料行业 | 规定使用G3玻璃坩埚,煮沸时间延长至10分钟 |
ISO 787-3:2000 | 颜料检测 | 要求预先用0.5%润湿剂处理样品 |
USP <731> | 药品辅料 | 需进行滤膜完整性测试(气泡点法) |
六、检测报告呈现要素
- 检测依据的标准方法
- 滤材类型与孔径参数
- 溶解温度及时间控制记录
- 干燥过程的温度曲线图(带时间戳)
- 原始称量数据及计算过程
结语
转成精致网页


材料实验室
热门检测
17
32
16
16
17
15
16
20
19
23
14
14
15
19
22
19
23
23
20
24
推荐检测
联系电话
400-635-0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