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用伸缩带式输送机检测的重要性
煤矿用伸缩带式输送机作为井下物料运输的核心设备,其安全性和可靠性直接关系到煤矿生产效率与人员安全。由于井下环境复杂、作业强度高,设备长期承受重载、磨损和振动,易出现皮带跑偏、接头断裂、驱动装置故障等问题。因此,定期开展系统性检测是预防事故、延长设备寿命的关键环节。通过科学的检测流程,能够及时发现潜在风险,确保设备在动态调整输送距离(伸缩功能)时仍能稳定运行,满足煤炭连续运输需求。
核心检测项目及技术要求
1. 机械结构完整性检测
包括机架变形量测量、滚筒同轴度校验、托辊旋转灵活性测试等。需使用激光对中仪检测传动滚筒与改向滚筒的平行度误差(≤2mm/m),并检查伸缩滑轨的磨损量是否超过安全阈值(一般≤原厚度的15%)。
2. 输送带性能检测
重点检测带体抗拉强度、接头粘接/硫化质量及表面磨损情况。通过拉力试验机验证输送带纵向全厚度拉伸强度(需符合GB/T 3690标准),并使用红外热成像仪排查接头处异常温升(温差>10℃需预警)。
3. 电气与控制系统检测
包括电机绝缘电阻测试(≥100MΩ)、变频器输出波形分析、张紧装置响应速度校准等。需模拟断带、打滑等工况验证保护装置的动作可靠性,确保急停装置反应时间≤0.5秒。
4. 安全防护装置检测
检查跑偏开关、防撕裂传感器、堆煤保护器的触发灵敏度,测试沿线急停拉线开关的联动功能。根据AQ 1020标准,所有保护装置每月需进行不少于2次的模拟试验。
5. 动态运行参数监测
在满载工况下检测带速波动率(≤±5%)、噪声水平(≤85dB(A))及振动加速度(驱动部≤4.5m/s²)。通过在线监测系统分析运行数据,评估设备能耗效率与健康状态。
检测周期与实施标准
常规检测应遵循“日巡检、月专项、年全面”的原则:每日检查润滑状况与异常声响;每月进行保护装置功能测试;每年委托专业机构按MT 820-2006《煤矿用带式输送机技术条件》开展全项目检测。对于伸缩行程超过200米的设备,需额外增加滑移机构应力测试。
结语
煤矿用伸缩带式输送机的检测体系需结合智能化监测技术(如光纤传感、AI故障诊断)持续优化。通过规范化的检测流程与数据分析,可显著降低非计划停机率,为煤矿安全生产提供坚实保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