镉含量检测的重要性
镉(Cd)是一种高毒性重金属,广泛存在于工业排放、电子废弃物、化肥和电池中。它通过食物链在人体内富集,长期摄入会导致肾脏损伤、骨质疏松、癌症等严重健康问题。因此,镉含量检测在食品安全、环境监测、工业生产和进出口贸易中具有重要意义。定期开展镉含量检测可有效预防污染扩散,保障公众健康,同时满足国际环保法规的要求。
主要检测项目及对象
镉含量检测覆盖多个领域:
1. 食品与农产品:大米、小麦、贝类、动物内脏等易富集镉的食品;
2. 环境样品:土壤、水体、大气颗粒物中的镉污染评估;
3. 工业材料:玩具、涂料、电池、电子产品中的镉含量是否符合RoHS指令等标准;
4. 生物样本:人体血液、尿液中的镉暴露水平监测。
常用检测方法
实验室通常采用以下技术进行精准分析:
- 原子吸收光谱法(AAS):灵敏度高,适用于痕量镉检测;
-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可同时测定多种元素,检测限低至ppb级;
- X射线荧光光谱法(XRF):用于固体样品无损快速筛查;
- 阳极溶出伏安法:适合水体和液体样品的高效分析。
国内外标准限值
检测结果需对照相关法规:
- 中国《食品安全国家标准》(GB 2762-2022)规定大米中镉限量为0.2 mg/kg;
- 欧盟REACH法规要求电子设备镉含量≤0.01%;
- 世界卫生组织(WHO)建议饮用水镉浓度不超过3 μg/L。
检测流程与质量控制
规范化的检测流程包括:
1. 样品采集与预处理(避免交叉污染);
2. 酸消解或微波消解处理样品;
3. 仪器校准和标准曲线绘制;
4. 上机检测与数据采集;
5. 结果验证(加标回收率需在80-120%范围内)。实验室需通过CMA/ 认证,确保检测结果的法律效力。
应对镉污染的建议
针对超标情况应采取:污染源排查、受污染土壤修复、食品供应链监控等措施。消费者应选择通过重金属检测认证的产品,减少摄入高风险食品,从而降低健康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