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和(含大气降水)废水检测的重要性与核心项目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加速,水体污染问题日益严峻,对水环境安全及人类健康构成威胁。水和废水检测作为环境保护的核心环节,不仅涉及饮用水安全、工业废水排放控制,还对大气降水(如雨水、雪水)的污染监测具有重要意义。通过科学检测,可精准识别污染物种类、浓度及分布规律,为污染治理、生态修复提供数据支撑。检测项目涵盖物理、化学、生物及放射性指标,需结合国家标准(如GB 3838、GB 8978)及行业规范执行,确保结果准确性和可比性。
核心检测项目分类与解析
水和废水的检测项目根据用途和污染特征分为以下几类:
1. 常规理化指标
包括pH值、电导率、溶解氧(DO)、浊度、色度、总悬浮物(TSS)、化学需氧量(COD)、生化需氧量(BOD5)、氨氮、总磷、总氮等。其中COD和BOD5是评估水体有机污染的重要指标,而总磷、总氮则是富营养化监测的关键参数。
2. 重金属污染物
重点检测铅(Pb)、镉(Cd)、汞(Hg)、砷(As)、铬(Cr6+)、铜(Cu)、锌(Zn)等。这些元素在低浓度下即可产生生物毒性,需采用原子吸收光谱(AAS)或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等高灵敏度方法测定。
3. 有机污染物
涵盖挥发性有机物(VOCs)、半挥发性有机物(SVOCs)、多环芳烃(PAHs)、农药残留、石油类物质等。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和高效液相色谱(HPLC)是主要分析手段,部分项目如苯并[a]芘需达到μg/L级检测限。
4. 微生物指标
针对生活污水及地表水,需检测总大肠菌群、耐热大肠菌群、大肠埃希氏菌等病原微生物,评价水体卫生安全性。分子生物学方法(如PCR)正在逐步替代传统培养法。
5. 大气降水特殊项目
除常规指标外,需重点关注酸度(pH≤5.6为酸雨)、电导率(反映溶解性离子总量)、硫酸根(SO42-)、硝酸根(NO3-)等,用于评估大气污染传输与沉降效应。
检测技术规范与质量控制
依据HJ/T 91-2022《地表水和污水监测技术规范》,检测过程需严格实施质控措施:实验室需通过CMA/ 认证,采用标准物质校准仪器,平行样相对偏差不超过10%,加标回收率控制在80%-120%。针对新兴污染物(如微塑料、抗生素),需持续更新检测方法体系。
检测结果的应用领域
检测数据广泛应用于环境评价、污染源追踪、污水处理工艺优化、饮用水源地保护等场景。例如,工业园区的特征污染物指纹库建立,可助力精准溯源;而大气降水酸化趋势分析则为区域硫氧化物减排政策提供依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