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沉积物和污泥作为环境介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质量直接影响生态系统健康、农业生产安全及人类居住环境。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快速发展,污染物通过大气沉降、废水排放、固体废弃物堆存等途径进入环境,导致土壤、沉积物和污泥中重金属、有机物、病原微生物等有害物质逐渐累积。开展科学系统的检测工作,不仅是环境风险评价的基础,更是制定污染修复方案、保障生态安全的核心环节。针对不同介质特性,检测项目需覆盖理化性质、污染物种类及生物毒性等多维度指标,确保数据的全面性和可靠性。
一、土壤检测核心项目
土壤检测需重点关注重金属(如铅、镉、汞、砷、铬等)、农药残留(有机磷、有机氯类)、石油烃类污染物及多环芳烃(PAHs)等指标。理化性质检测包括pH值、有机质含量、阳离子交换量(CEC)、质地分析(砂/粉/黏粒比例)等参数。针对农业用地,还需检测氮、磷、钾等营养元素及盐分含量;工业污染场地则需增加挥发性有机物(VOCs)和半挥发性有机物(SVOCs)筛查。
二、沉积物检测关键指标
水体沉积物的检测需结合水文环境特点,重点分析重金属(铜、锌、镍等)、多氯联苯(PCBs)、多溴联苯醚(PBDEs)等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理化指标涵盖粒度分析、含水率、氧化还原电位(Eh)及总有机碳(TOC)。针对河口或近海区域,需增加硫化物、营养盐(硝酸盐、磷酸盐)及微塑料丰度检测,以评估富营养化风险及新兴污染物影响。
三、污泥检测专项要求
污水处理厂污泥的检测除常规重金属(重点镉、汞)和有机污染物(如苯并[a]芘)外,需特别关注病原微生物(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寄生虫卵数量及生物稳定性指标(如挥发性固体含量)。农用污泥需符合《农用污泥污染物控制标准》(GB 4284-2018),增加锌、铜等微量元素及可吸附有机卤素(AOX)检测。工业污泥则需根据来源行业增加特征污染物筛查,如电镀污泥的氰化物、印染污泥的偶氮染料等。
四、检测技术与方法
实验室分析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测定重金属,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检测有机污染物,X射线荧光光谱(XRF)用于快速筛查。现场快速检测技术如便携式XRF、生物毒性测试(发光细菌法)可辅助污染范围界定。微生物检测需结合PCR扩增及平板培养法。检测过程严格遵循《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J/T 166-2004)等标准,并开展实验室间比对确保数据准确性。
通过系统性检测与多维度数据分析,可精准识别污染物种类、浓度及空间分布特征,为污染风险评估、修复目标制定及资源化利用提供科学依据。随着检测技术的智能化发展,高光谱遥感、传感器网络等新技术将进一步推动环境介质的精细化管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