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类粗细度检测:关键检测项目与方法详解
一、检测项目分类
-
- 定义:不同粒径颗粒在总样本中的占比。
- 重要性:影响流动性、溶解速率、化学反应活性。
- 检测方法:
- 激光衍射法:利用颗粒对激光的散射特性分析全粒径分布,范围通常为0.1–3000μm。
- 动态光散射(DLS):适用于纳米级颗粒(1–1000nm)。
- 筛分法:机械振动筛分,适合粗颗粒(>38μm)。
-
- 定义:样本颗粒的统计学平均直径。
- 计算方式:D50(中位粒径)、D10/D90(累积分布百分位数)。
- 仪器:马尔文粒度仪、库尔特计数器。
-
- 定义:单位质量颗粒的总表面积,反映颗粒的孔隙率和活性。
- 检测方法:
- BET氮吸附法:通过气体吸附量计算比表面积,精度高(适用于纳米至微米级)。
- 透气法(Blaine法):通过气体透过粉末层的阻力推算表面积,常用于水泥行业。
-
- 定义:颗粒的形状、表面粗糙度及结构。
- 检测技术:
- 扫描电镜(SEM):高分辨率成像,分析形状与表面结构。
- 动态图像分析(DIA):高速相机捕捉颗粒动态图像,统计长径比、圆度等参数。
-
- 定义:自然堆积或振动后的单位体积质量,反映颗粒间空隙率。
- 应用:影响包装、运输及压片工艺。
- 标准:ASTM B212(堆积密度)、ISO 3953(振实密度)。
二、检测方法对比与适用场景
方法 | 检测范围 | 精度 | 适用场景 |
---|---|---|---|
筛分法 | ≥38μm | 低 | 粗颗粒(如面粉、砂糖) |
激光衍射 | 0.1–3000μm | 高 | 医药、涂料、陶瓷粉体 |
沉降法 | 0.1–300μm | 中等 | 比重差异大的金属或矿物粉 |
动态图像分析 | 1μm–30mm | 高 | 不规则颗粒(如纤维、片状材料) |
三、检测标准与规范
- 国际标准:
- ISO 13320(激光衍射法通则)
- ASTM B822(粒度分布通用指南)
- 中国国家标准:
- GB/T 19077(激光法粒度分析)
- GB/T 1479.1(金属粉末筛分法)
四、关键影响因素与注意事项
- 样品制备:需充分分散(干法/湿法),避免团聚。
- 仪器校准:定期使用标准物质(如NIST可溯源颗粒)校准。
- 环境控制:温度、湿度可能影响静电或吸湿性粉末的检测结果。
五、应用案例分析
- 制药行业:活性药物成分(API)的D90需≤50μm以确保压片均匀性。
- 锂电池材料:正极材料比表面积需控制在10–20m²/g以平衡能量密度与安全性。
六、
上一篇:烟酸(烟酰胺)检测下一篇: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检测


材料实验室
热门检测
推荐检测
联系电话
400-635-0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