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材料安全性检测|溶血性链球菌溶血素试验详解
一、检测目的与重要性
二、核心检测项目与方法
- 原理:利用溶血素溶解红细胞的特性,通过血琼脂平板观察溶血环。
- 步骤:
- 样本处理:原材料经无菌均质后,接种于含5%脱纤维羊血(或兔血)的琼脂平板。
- 培养条件:35±1℃需氧培养24-48小时。
- 结果观察:
- β-溶血:透明溶血环(完全溶血,致病性标志)。
- α-溶血:草绿色环(部分溶血)。
- γ-溶血:无溶血(无致病性)。
- 对可疑菌落进行过氧化氢酶试验(链球菌为阴性)、CAMP试验(B群链球菌阳性)及血清学分群。
- PCR检测溶血素基因(如slo、sagA基因),确认菌株产毒能力。
三、结果判定与标准
-
- 血平板上出现β-溶血环,且生化鉴定符合溶血性链球菌特征。
- 定量检测中,部分行业要求不得检出/g或/mL(如注射级药品原料)。
-
行业 允许限度 标准依据 食品 ≤100 CFU/g(部分类别) GB 4789.11 药品 不得检出 《中国药典》四部通则 化妆品 不得检出 《化妆品安全技术规范》
四、质量控制关键点
- 培养基验证:使用标准菌株(如ATCC 19615,β-溶血阳性)作为阳性对照。
- 干扰排除:原料中抑菌成分需通过中和处理,避免假阴性。
- 溶血类型鉴别:α-溶血易与肺炎链球菌混淆,需结合胆汁溶菌试验。
五、应用实例
- 乳制品原料检测:某批次乳清蛋白粉检出β-溶血性链球菌,企业启动原料追溯,避免成品污染风险。
- 药用辅料监控:注射用水系统定期检测溶血素,符合药典无菌保障要求。
六、总结
- 《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微生物监控指南
- ISO 21528-2:2017 食品链微生物学定量检测方法
转成精致网页
上一篇:熔融温度、结晶温度检测下一篇:凝胶特性检测


材料实验室
热门检测
32
21
24
26
18
16
21
18
19
17
22
15
18
20
16
17
22
23
17
23
推荐检测
联系电话
400-635-0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