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运工程用粗骨料检测技术要点及关键项目解析
一、核心检测项目及技术意义
-
- 检测目的:优化混凝土密实度及和易性,降低孔隙率。
- 检测方法:筛分法(方孔筛:2.36mm、4.75mm、9.5mm、16.0mm、19.0mm、26.5mm、31.5mm、37.5mm等)。
- 标准要求:连续级配或单粒级配需满足JTS 202-2011规定的累计筛余区间。
- 技术要点:超粒径颗粒占比超过5%时需调整级配,避免混凝土离析。
-
- 检测目的:控制黏土类杂质对水泥水化的负面影响。
- 检测方法:淘洗法(粒径≤4.75mm颗粒含量测定)。
- 限值标准:
- Ⅰ类骨料:含泥量≤0.5%,泥块含量≤0.2%;
- Ⅱ类骨料:含泥量≤1.0%,泥块含量≤0.5%。
- 风险控制:泥块含量超标将显著降低混凝土抗渗性和抗冻性。
-
- 检测目的:减少骨料堆积空隙率,提升混凝土抗裂性。
- 检测工具:游标卡尺或针片状规准仪。
- 判定标准:针状(长度≥3倍平均粒径)或片状(厚度≤0.5倍平均粒径)颗粒总占比不得超过10%(C40以上高强混凝土要求≤8%)。
- 施工影响:过量针片状颗粒易导致混凝土流动性下降,泵送阻力增大。
-
- 压碎指标检测:
- 模拟粗骨料在荷载下的抗破碎能力,采用压力机加载至200kN,计算破碎颗粒占比。
- 限值:火成岩≤12%,变质岩≤16%,沉积岩≤20%。
- 坚固性检测:
- 硫酸钠溶液5次循环浸泡后质量损失率≤8%(严寒地区≤5%)。
- 工程意义:指标不合格将导致混凝土长期服役中发生骨料破碎,引发结构开裂。
- 压碎指标检测:
-
- 检测方法:浸水饱和法测定骨料表观密度(≥2500kg/m³为合格)。
- 吸水率控制:高吸水率骨料会增加混凝土实际水胶比,限制要求≤2.0%。
- 关联性分析:吸水率与骨料孔隙率呈正相关,影响抗冻融循环性能。
-
- 硫化物及硫酸盐含量:以SO3质量计,限值≤0.5%,过量将引发混凝土硫酸盐侵蚀膨胀。
- 碱活性检验(针对性检测):
- 岩相法判定矿物成分(如蛋白石、玉髓等活性SiO2);
- 快速砂浆棒法(14天膨胀率≤0.1%为惰性骨料)。
- 氯离子含量(海水环境重点监控):酸溶性氯离子≤0.03%,防止钢筋锈蚀。
二、特殊环境适应性检测
- 抗冻性关联指标
- 吸水率、坚固性双控,严寒地区骨料需增加冻融循环质量损失率检测(≤5%)。
- 海洋环境检测扩展
- 珊瑚骨料需额外检测碳酸盐含量及生物残留物;
- 贝壳类杂质含量≤5%(体积比),防止界面粘结力劣化。
三、检测流程优化建议
- 源头质量控制:优先选择机制砂(母岩抗压强度≥80MPa),规避河砂含泥量波动风险。
- 动态抽检制度:每批骨料进场前需进行全项指标复验,单批次≤600t为一检验单元。
- 数据信息化管理:建立骨料质量数据库,对比历史数据预测性能衰减趋势。
四、结语
上一篇:破损菇检测下一篇:公路工程用粉煤灰检测


材料实验室
热门检测
15
15
12
14
18
18
23
19
18
19
23
26
26
28
23
23
27
28
23
24
推荐检测
联系电话
400-635-0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