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急性全身毒性检测:核心检测项目解析
一、实验设计
-
- 常用物种:大鼠(SD、Wistar)、小鼠(ICR、BALB/c)、犬或非人灵长类(根据产品类型选择)。
- 年龄与性别:通常选用健康成年动物,雌雄各半,以评估性别差异。
- 动物数量:每组至少10只,确保统计学意义。
-
- 设置3-4个剂量组(高、中、低)和对照组(溶媒对照或空白对照)。
- 高剂量组通常基于急性毒性试验的LD50值或最大耐受剂量(MTD)确定。
-
- 途径:模拟人体暴露方式(口服灌胃、静脉注射、吸入、皮肤敷贴等)。
- 周期:连续给药14-28天,每日固定时间点进行。
二、观测指标
-
- 行为学变化:活动度、步态、呼吸频率、毛发状态等。
- 毒性症状记录:震颤、腹泻、流涎、眼睑下垂等特异性反应。
- 死亡率与濒死状态:每日记录存活情况,分析剂量-反应关系。
-
- 体重变化:每周至少2次称重,绘制生长曲线,判断代谢异常或消耗性疾病。
- 摄食量与饮水量:计算每日摄入量,评估受试物对食欲或消化功能的影响。
-
- 血常规参数: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GB)、白细胞(WBC)及分类(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血小板(PLT)。
- 凝血功能: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
-
- 肝功能:ALT、AST、ALP、总蛋白(TP)、白蛋白(ALB)、总胆红素(TBIL)。
- 肾功能:血尿素氮(BUN)、肌酐(CRE)、尿酸(UA)。
- 代谢指标:血糖(GLU)、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
- 电解质平衡:钠(Na⁺)、钾(K⁺)、氯(Cl⁻)、钙(Ca²⁺)。
-
- 理化性质:尿量、颜色、pH值、比重。
- 生化指标:尿蛋白、葡萄糖、潜血、酮体、胆红素。
- 沉渣镜检:红细胞、白细胞、管型、结晶。
-
- 脏器称重:心、肝、脾、肺、肾、脑、肾上腺、性腺等(脏器重量/体重×100%)。
- 大体病理观察:充血、水肿、结节、坏死等肉眼可见病变。
三、组织病理学检查
-
- 根据前期试验或同类物质毒性数据,重点检查肝、肾、造血系统、免疫器官等。
- 对异常脏器(如肿大或萎缩)进行组织切片。
-
- 常规HE染色:评估细胞变性、坏死、炎症浸润、纤维化等。
- 特殊染色:如Masson(胶原纤维)、PAS(糖原)、油红O(脂质沉积)。
四、功能性检测(必要时)
- 免疫毒性:脾淋巴细胞增殖试验、NK细胞活性、免疫球蛋白定量。
- 神经毒性:运动协调性测试(转棒实验)、脑组织乙酰胆碱酯酶活性。
- 氧化应激指标:SOD、GSH、MDA水平检测。
五、数据分析与评估
-
- 使用ANOVA或非参数检验分析组间差异(如p<0.05判定为显著)。
- 计算NOAEL(未观察到有害作用剂量)和LOAEL(最低观察到有害作用剂量)。
-
- 综合血液学、生化及病理结果,确定毒性靶器官及可逆性。
- 评估剂量-效应关系和时间依赖性。
六、遵循的国际标准
- OECD 407:化学品28天重复剂量经口毒性试验。
- ICH S4:药物非临床重复给药毒性试验指南。
- ISO 10993-11:医疗器械亚慢性全身毒性测试规范。


材料实验室
热门检测
17
13
15
12
13
11
10
12
13
14
17
16
21
19
25
19
15
14
15
26
推荐检测
联系电话
400-635-0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