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检测项目概述
-
- 靶抗原:梅毒螺旋体特有的抗原(如Tp15、Tp17、Tp47等)。
- 特点:感染后终生阳性(即使治愈也无法转阴),用于确认是否感染过梅毒。
-
- 靶抗原:心磷脂、卵磷脂等宿主损伤释放的类脂成分(非梅毒独有)。
- 特点:与病情活动性相关,治疗后可能转阴,用于疗效评估(如RPR、TRUST试验)。
二、常用特异性抗体检测方法
1. TPPA(梅毒螺旋体颗粒凝集试验)
- 原理:将梅毒抗原包被在明胶颗粒上,与血清中抗体结合后发生凝集反应。
- 优点:特异性高(>99%),是确认试验的“金标准”。
- 缺点:操作繁琐,需人工判读,耗时较长。
2. ELISA(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 原理:利用酶标记抗原或抗体,通过显色反应定量检测抗体。
- 优点:灵敏度高(>95%)、自动化程度高,适用于大批量筛查。
- 缺点:可能出现假阳性(如自身免疫病、妊娠等)。
3. 化学发光法(CLIA)
- 原理:通过化学发光物质标记抗原,检测抗体水平。
- 优点:灵敏度、特异性均优于ELISA,可定量分析。
- 应用:广泛用于医院和第三方检测机构。
4. 免疫印迹法(WB)
- 原理:分离梅毒抗原蛋白,通过条带显色判断抗体类型。
- 优势:可区分IgG和IgM抗体,用于疑难病例确诊。
5. 快速检测(RT)
- 方法:胶体金免疫层析、荧光免疫层析等。
- 特点:15分钟出结果,适用于急诊或基层医疗机构,但需进一步确认。
三、临床意义与结果解读
1. 特异性抗体阳性
- 现症感染:特异性抗体(+)且非特异性抗体(+)。
- 既往感染:特异性抗体(+)但非特异性抗体(-)(如已治愈或潜伏感染)。
- 假阳性可能:需排除自身免疫病、HIV感染、妊娠等干扰因素。
2. 特异性抗体阴性
- 排除梅毒感染,但需注意窗口期(感染后2~4周抗体尚未产生)。
四、检测流程
- 样本采集:静脉血2~3ml(无需空腹)。
- 实验室处理:分离血清,通过选定的检测方法(如ELISA+TPPA)进行检测。
- 结果报告:通常1~3个工作日出具报告。
五、注意事项
- 窗口期:高危行为后4周检测更准确,必要时2~4周后复查。
- 假阳性处理:需结合病史、体检及其他检测(如免疫印迹法)综合判断。
- 治疗后随访:特异性抗体终身阳性,无需重复检测;非特异性抗体需定期监测(如每3个月一次至转阴)。
六、总结


材料实验室
热门检测
15
14
13
14
17
18
24
20
20
18
18
12
18
16
22
20
16
23
26
26
推荐检测
联系电话
400-635-0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