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溶性颗粒物检测
检测目的
- 安全性评估(如注射液中的颗粒可能导致血栓)
- 工艺优化(监测生产中异物引入环节)
- 合规性验证(符合药典、环保法规等标准)
- 污染溯源(分析颗粒来源以改进清洁流程)
核心检测项目
-
- 检测指标:单位体积内颗粒数量(如每毫升或每立方米颗粒数)、粒径范围(0.5μm~100μm)
- 意义:不同粒径颗粒的危害差异大(例如,药液中>10μm的颗粒可能引发血管堵塞)。
-
- 检测内容:形状(纤维状、片状、球状等)、颜色、硬度
- 方法:显微镜观察(光学/电子显微镜)、拉曼光谱
- 应用:区分颗粒类型(如玻璃屑、塑料纤维、金属碎屑)。
-
- 检测技术:EDS(能谱分析)、FTIR(红外光谱)、XRD(X射线衍射)
- 目标:确定颗粒成分(硅酸盐、金属氧化物、有机物等),辅助污染源追溯。
-
- 场景:评估液体或气体中颗粒的分散状态(如注射剂分装一致性)。
常用检测方法
方法 | 原理 | 适用场景 | 标准依据 |
---|---|---|---|
光阻法 | 激光散射计数颗粒 | 药液、高纯度液体 | 《中国药典》通则0903 |
显微计数法 | 人工或图像分析系统统计滤膜截留颗粒 | 小批量样品、复杂形态颗粒 | USP <788> |
称重法 | 滤膜过滤后称重计算质量浓度 | 环境空气PM10/PM2.5监测 | ISO 12141 |
β射线法 | β射线吸收量反推颗粒物质量 | 大气环境连续监测 | EPA Method 5 |
关键注意事项
-
- 避免二次污染(使用超净环境、惰性材质容器)。
- 液体样品需充分混匀,气体样品注意等速采样。
-
- 光阻法对透明液体效果佳,但不适用于高浓度或粘稠样品。
- 显微计数法可识别颗粒形态,但耗时且依赖操作者经验。
-
- 定期使用标准粒子(如聚苯乙烯微球)校准仪器。
- 对比不同方法(如光阻法与显微镜法)验证结果一致性。
-
- 药品:需符合药典严苛限值(如≥10μm颗粒≤25粒/mL)。
- 半导体:聚焦超细颗粒(≤0.1μm)检测,防止晶圆污染。
典型应用案例
- 制药行业:注射液中颗粒检测(光阻法为主,显微法复核争议结果)。
- 环境监测:空气质量PM2.5检测(β射线法+称重法组合)。
- 电子行业:超纯水颗粒控制(激光粒子计数器在线监测)。
总结
转成精致网页
上一篇:双氟磺草胺原药检测下一篇:氯氟吡氧乙酸异辛酯原药检测


材料实验室
热门检测
16
11
12
13
12
21
18
22
22
26
17
24
21
23
28
26
26
26
24
16
推荐检测
联系电话
400-635-0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