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致泻大肠埃希氏菌的分类与致病型
- 肠致病性大肠杆菌(EPEC)
- 特征:携带 eae 基因(介导粘附)和 bfpA 基因(束状菌毛)。
- 肠产毒性大肠杆菌(ETEC)
- 特征:表达 热稳定性毒素(ST) 和/或 热不稳定毒素(LT)。
- 肠侵袭性大肠杆菌(EIEC)
- 特征:毒力基因与志贺氏菌相似(如 ipaH 基因)。
- 肠出血性大肠杆菌(EHEC)
- 特征:产生 志贺毒素(stx1/stx2),常见血清型O157:H7。
- 肠集聚性大肠杆菌(EAEC)
- 特征:携带 aggR 基因和生物膜形成能力。
- 弥散黏附性大肠杆菌(DAEC)
- 特征:通过 afa/dra 基因黏附肠上皮细胞。
二、核心检测项目与流程
1. 初步分离与培养
- 样品前处理:食品(如肉类、乳制品)需均质后增菌,临床样本(粪便)直接接种。
- 选择性培养基:
- 山梨醇麦康凯琼脂(SMAC):用于筛选O157:H7(山梨醇不发酵)。
- 显色培养基(如ChromID™ EHEC):特异性显色区分DEC。
- 增菌培养:使用EC肉汤或改良胰蛋白胨大豆肉汤(mTSB)增菌18-24小时。
2. 生化鉴定
- IMViC试验(吲哚、甲基红、VP、柠檬酸盐):确认大肠埃希氏菌属。
- β-葡萄糖醛酸酶检测:O157:H7通常为阴性(区别于其他大肠杆菌)。
3. 血清学分型
- O抗原(菌体抗原)和H抗原(鞭毛抗原)检测:
- 使用特异性抗血清进行凝集试验,如O157、O104、O26等高危血清型。
4. 毒力基因检测(分子生物学方法)
- 多重PCR:同时检测多种毒力基因(如 stx1/stx2、eae、lt/st、ipaH)。 示例引物组合:stx1-F: 5'-AGAATGCCCACTCCAGTA-3' stx1-R: 5'-GCGTCATCGTATACACAG-3' stx2-F: 5'-GGCACTGTCTGAAACTGCTC-3' stx2-R: 5'-TCGCCAGTTATCTGACATTCT-3'
- 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提高灵敏度,定量检测毒素基因。
- 全基因组测序(WGS):用于暴发溯源和耐药基因分析。
5. 毒素检测
- Vero细胞毒性试验:检测志贺毒素(Stx)对Vero细胞的杀伤作用。
-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商业化试剂盒(如Premier® EHEC)检测Stx或LT/ST毒素。
6. 表型耐药性检测
- 药敏试验(Kirby-Bauer法或MIC测定):针对常见抗生素(如β-内酰胺类、氟喹诺酮类)评估耐药性。
7. 快速检测技术
- 免疫层析试纸条:15分钟内检测O157:H7抗原或Stx毒素(如RapidChek® SELECT™)。
- 环介导等温扩增(LAMP):无需复杂设备,适用于现场筛查。
三、检测标准与法规
- 国际标准
- ISO/TS 13136:2012(食品中EHEC检测方法)。
- 中国标准
- GB 4789.6-2016(食品微生物学检验 致泻大肠埃希氏菌检验)。
- WS/T 8-2021(临床腹泻样本中DEC检测指南)。
四、检测难点与挑战
- 低浓度样本:需通过增菌提高检出率。
- 血清型变异:非O157 EHEC(如O104:H4)易漏检,需依赖分子检测。
- 混合感染:多重PCR或宏基因组测序可区分共存的致病型。
- 假阳性/阴性:需结合表型与基因型结果交叉验证。
五、应用场景
- 食品安全:肉类、生鲜蔬菜、饮用水中的DEC污染监测。
- 临床诊断:急性腹泻患者的病原体鉴定(尤其血便或溶血性尿毒综合征患者)。
- 疫情调查:食源性疾病暴发的溯源与传播链分析。
六、未来发展方向
- 微流控芯片技术:整合样本处理、扩增和检测于一体。
- CRISPR-Cas系统:高特异性检测毒力基因(如DETECTR技术)。
- 人工智能辅助分析:基于WGS数据预测致病型和耐药谱。
结语
上一篇:膜式燃气表电子零部件检测下一篇:水溶性灰分检测


材料实验室
热门检测
21
17
19
19
18
24
20
21
17
20
20
23
15
15
20
20
25
20
21
17
推荐检测
联系电话
400-635-0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