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食品安全基础检测项目
1. 微生物指标
- 检测项目:菌落总数、大肠菌群、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
- 危害:微生物超标易引发腹泻、食物中毒等风险,尤其在发酵过程中需严格管控。
- 标准依据:GB 2717-2018《酱油卫生标准》规定菌落总数≤30,000 CFU/mL,大肠菌群不得检出。
- 检测方法:依据GB 4789系列标准,采用平板计数法、PCR技术等。
2. 重金属及污染物
- 检测项目:铅(Pb)、砷(As)、镉(Cd)、汞(Hg)。
- 危害:重金属蓄积可导致神经系统损伤、肝肾毒性及致癌风险。
- 限量标准(GB 2762-2022):铅≤0.5 mg/kg、无机砷≤0.1 mg/kg。
- 检测技术:原子吸收光谱法(AAS)、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
3. 食品添加剂
- 检测项目:
- 防腐剂:苯甲酸、山梨酸(限值≤1.0 g/kg);
- 甜味剂:糖精钠、安赛蜜、三氯蔗糖(部分酱油禁用);
- 色素:焦糖色(4-甲基咪唑含量需符合标准)。
- 检测方法: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
4. 生物毒素
- 黄曲霉毒素B1:
- 来源:原料(大豆、小麦)霉变产生;
- 限值:≤5 μg/kg(GB 2761-2017);
- 检测方法:酶联免疫法(ELISA)、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LC-MS/MS)。
5. 三氯丙醇(3-MCPD)
- 来源:酸水解植物蛋白工艺副产物,具有致癌性。
- 限值:≤0.4 mg/kg(中国标准);欧盟标准更严(≤0.02 mg/kg)。
- 检测技术: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
二、酱油品质及工艺相关检测
1. 理化指标
- 氨基酸态氮:
- 意义:衡量酱油鲜味和品质等级的关键指标(特级≥0.8 g/100mL);
- 检测方法:甲醛值滴定法(GB 5009.235)。
- 全氮、可溶性无盐固形物:反映原料利用率及发酵程度。
2. 氨氮(铵盐)
- 限值:≤30%氨基酸态氮含量;
- 超标危害:提示可能存在非法添加铵盐或工艺缺陷。
3. 氯化钠(食盐)
- 标准范围:≥15 g/100mL(GB 2717-2018);
- 检测意义:盐分不足可能影响防腐效果。
三、其他专项检测
1. 农药残留
- 重点对象:原料大豆、小麦中的有机磷、拟除虫菊酯类农药;
- 检测方法:气相色谱法(GC)、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LC-MS/MS)。
2. 转基因成分
- 适用场景:针对非转基因酱油标签的合规性验证;
- 检测技术:PCR扩增法检测外源基因(如CaMV 35S启动子)。
3. 感官检测
- 项目:色泽(红褐色)、气味(醇香)、澄清度(无悬浮物)。
四、检测技术发展趋势
- 液质/气质联用技术:实现多残留同步检测;
- 快速检测试剂盒:用于企业原料初筛;
- 区块链溯源:结合检测数据建立全过程质量监控体系。
五、
转成精致网页
上一篇: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检测下一篇:建筑节能(现场)检测


材料实验室
热门检测
15
12
13
18
18
23
19
18
19
21
24
24
26
23
23
27
28
23
24
25
推荐检测
联系电话
400-635-0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