钻井液用增黏剂丙烯酰胺类聚合物检测技术
一、理化性质检测
-
- 目的:确定聚合物中有效成分含量。
- 方法:取样品烘干至恒重,计算固形物占比(参考标准:GB/T 12005.1)。
- 仪器:烘箱、分析天平。
-
- 目的:评估聚合物溶液的酸碱性对钻井液体系的影响。
- 方法:配制1%聚合物溶液,使用pH计直接测定(参考标准:GB/T 9724)。
-
- 目的:验证聚合物在水中的溶解速度和均匀性。
- 方法:将聚合物分散于水中,观察是否结块或形成鱼眼,记录完全溶解时间。
二、流变性能检测
-
- 目的:评价钻井液在流动状态下的黏度特性。
- 方法:使用六速旋转粘度计(如FANN 35型)在600 rpm下测量(参考API 13B-1标准)。
- 计算:AV = 0.5 × 600 rpm读数(单位:mPa·s)。
-
- 目的:分析钻井液的流动阻力和剪切稀释性。
- 方法:通过六速旋转粘度计的600 rpm和300 rpm读数计算:
- PV = 600 rpm读数 - 300 rpm读数(mPa·s)
- YP = 300 rpm读数 - PV(Pa)
-
- 目的:评估钻井液在静止状态下的悬浮能力。
- 方法:静置10秒和10分钟后,分别测量打破凝胶所需的扭矩(单位:Pa)。
-
- 目的:测定聚合物对滤液的控制能力。
- 方法:使用API滤失仪在0.69 MPa压力下收集30分钟滤液体积(单位:mL)。
三、热稳定性与耐盐性检测
-
- 目的:模拟井下高温环境对聚合物性能的影响。
- 方法:将含聚合物的钻井液在150°C下热滚16小时,冷却后测试黏度保留率。
-
- 目的:评估聚合物在高盐度环境中的稳定性。
- 方法:配制含不同浓度NaCl/CaCl₂的溶液,测试黏度变化。
四、分子特性分析
-
- 目的:分子量直接影响增黏效果和剪切稳定性。
- 方法:凝胶渗透色谱(GPC)或特性粘度法(参考GB/T 12005.10)。
-
- 目的:控制有毒单体的残留量(安全限值通常≤0.05%)。
- 方法:高效液相色谱(HPLC)或溴化法(参考GB/T 17514)。
-
- 目的:确认聚合物结构(如阴离子型、非离子型)。
- 方法:红外光谱(FTIR)或核磁共振(NMR)。
五、环保与安全指标
-
- 目的:评估对环境的影响。
- 方法:通过BOD₅/COD比值分析(比值>0.3为易降解)。
-
- 目的:确保聚合物对水生生物无害。
- 方法:鱼类或藻类急性毒性试验(LC₅₀或EC₅₀值)。
六、检测标准与规范
- 行业标准:API 13A(钻井液材料规范)、SY/T 5504(水溶性聚合物性能测定)。
- 国标参考:GB/T 12005系列(丙烯酰胺类聚合物检测方法)。
转成精致网页
上一篇:钻井液用防塌封堵剂改性沥青检测下一篇:厚度检测检测


材料实验室
热门检测
29
19
14
14
14
17
16
17
19
19
18
20
21
21
26
20
17
19
17
14
推荐检测
联系电话
400-635-0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