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电辅助的家用太阳能热水系统技术条件检测
一、系统基本性能检测
1. 热性能测试
- 日有用得热量(Q):测试系统在标准日照条件下(日太阳辐照量17 MJ/m²)24小时内单位采光面积的有效得热量,需符合GB/T 19141规定的限值。
- 热损耗系数(U):测量储热水箱在无太阳辐照条件下的单位时间热损失,评估系统保温性能。
2. 辅助加热性能
- 加热效率:测试电辅助加热装置在额定功率下的加热效率,要求不低于90%。
- 温度控制精度:验证电辅热启停的温控阈值误差,通常要求≤±2℃。
- 加热时间:记录从初始水温加热至设定温度(如50℃)所需时间,需符合产品标称值。
二、安全性能检测
1. 电气安全
- 绝缘电阻:带电部件与外壳间的绝缘电阻应≥10 MΩ(500 V DC测试)。
- 接地电阻:金属外壳接地电阻≤0.1 Ω,确保漏电保护有效性。
- 漏电保护功能:模拟漏电场景(如30 mA漏电流),验证保护装置动作时间≤0.1秒。
- 耐压强度:施加1500 V交流电压1分钟,无击穿或闪络现象。
2. 机械安全
- 承压性能:对系统管路施加1.5倍额定工作压力(如0.9 MPa)保持10分钟,无渗漏或变形。
- 防风性能:模拟10级风速(24.5~28.4 m/s)下支架结构稳定性,无倾覆或松动。
3. 防冻与过热保护
- 防冻功能:在-20℃低温环境中测试电伴热带或循环管路的防冻启动性能。
- 过热保护:当水箱温度≥95℃时,系统应自动关闭辅助加热并启动散热措施。
三、耐久性与环境适应性检测
1. 耐候性测试
- 高温老化:在85℃环境中持续运行72小时,检测材料变形、涂层剥落情况。
- 低温循环:-30℃至50℃温度交变循环试验(≥200次),评估管路与部件的抗疲劳性。
- 湿热测试:在温度40℃、湿度95%环境中放置96小时,验证电气元件防潮性能。
2. 抗腐蚀性能
- 盐雾试验:对金属部件进行48小时中性盐雾测试(5% NaCl溶液),表面腐蚀面积≤5%。
- 水质适应性:模拟硬水(钙硬度≥300 mg/L)长期运行,检查管路结垢与腐蚀情况。
3. 抗冲击与振动
- 机械冲击:对关键部件施加10 g加速度冲击(半正弦波,11 ms),无功能性损坏。
- 振动测试:模拟运输及使用中的随机振动(频率5~200 Hz),持续2小时无松动或断裂。
四、能效与环保检测
1. 能效等级
- 依据GB 26969-2011《家用太阳能热水系统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测试系统全年综合效率(η),确定其能效等级(1~3级)。
2. 待机功耗
- 在无太阳辐照且无用水需求时,系统待机功率应≤5 W。
3. 环保要求
- 材料环保性:检测保温层(如聚氨酯)的ODP(臭氧消耗潜能值)和GWP(变暖潜能值),需符合RoHS指令。
- 噪声:电辅助加热装置运行时噪声≤55 dB(A计权)。
五、其他专项检测
1. 智能控制功能
- 验证远程控制、故障报警、数据记录等功能的可靠性。
- 测试传感器(温度、水位)的精度及抗干扰能力。
2. 安装与使用说明
- 核查产品铭牌标识(型号、功率、执行标准等)的完整性。
- 评估用户手册中安全警示、操作步骤的清晰度。
六、检测流程与判定标准
- 样品准备:按实际安装状态组装系统,注水并排除空气。
- 预处理:在标准测试环境(温度20±5℃,湿度≤80%)下静置24小时。
- 分项测试:按上述项目逐项检测,记录数据并拍摄关键过程。
- 结果判定:所有项目均需符合GB/T 19141及相关标准要求,单项不合格即判定系统不合格。
结语
转成精致网页


材料实验室
热门检测
推荐检测
联系电话
400-635-0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