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电煤粉锅炉用煤检测项目详解
1. 工业分析
- 检测内容:水分(M)、灰分(A)、挥发分(V)、固定碳(FC)。
- 方法与标准:GB/T 212-2008(高温干燥法测水分、缓慢灰化法测灰分)。
- 影响:
- 水分:高水分降低有效发热量,增加排烟热损失,影响磨煤效率。
- 灰分:高灰分加剧受热面积灰与磨损,增加排渣能耗及除尘负担。
- 挥发分:挥发分过低(<20%)导致点火困难,过高(>35%)易引发炉膛爆燃。
- 固定碳:决定煤的燃尽特性,影响飞灰含碳量及燃烧效率。
2. 元素分析
- 检测内容:碳(C)、氢(H)、氧(O)、氮(N)、硫(S)的质量百分比。
- 方法与标准:GB/T 476-2008(碳氢测定)、GB/T 214-2007(硫分测定,含艾士卡法、库仑滴定等)。
- 影响:
- 碳/氢:主要可燃元素,直接决定发热量。
- 硫:硫分>1%时加剧尾部烟道腐蚀,需配套脱硫装置控制SO₂排放。
- 氮:燃烧生成NOx,需通过低氮燃烧技术或SCR系统处理。
3. 发热量测定
- 指标:高位发热量(Qgr,ad)、低位发热量(Qnet,ar)。
- 方法:氧弹量热法(GB/T 213-2008)。
- 意义:核算锅炉热效率与发电成本的核心参数,直接影响燃料消耗量。
4. 灰熔融性(灰熔点)
- 参数:变形温度(DT)、软化温度(ST)、半球温度(HT)、流动温度(FT)。
- 方法:GB/T 219-2008(高温显微镜法)。
- 应用:ST<1350℃时易结渣,需调整炉膛温度或掺配高灰熔点煤种。
5. 哈氏可磨性指数(HGI)
- 检测标准:GB/T 2565-2014(哈德格罗夫法)。
- 重要性:HGI<50为难磨煤,增加制粉电耗;HGI>80则煤粉过细,可能引发自燃爆炸。
6. 煤粉细度与粒度分布
- 指标:R90(通过90μm筛网比例)、R200。
- 优化范围:通常控制R90在15%-25%,过粗降低燃尽率,过细增加制粉能耗。
7. 硫含量与形态分析
- 检测延伸:形态硫分析(黄铁矿硫、硫酸盐硫、有机硫),指导脱硫工艺选择。
- 环保关联:硫分>3%需强化FGD系统,避免排放超标。
8. 其他辅助指标
- 热稳定性(TS):GB/T 1573-2018,反映煤在高温下破碎倾向,影响流化床锅炉运行。
- 磨损指数(AI):评估煤对磨煤机金属件的磨损程度,AI>5时需采用耐磨材料。
检测流程与质量控制
- 采样与制样:依据GB 475-2008(采样)、GB 474-2008(制样),确保样品代表性。
- 数据整合:结合锅炉设计参数(如炉膛热负荷、磨煤机类型),制定配煤方案。
- 动态调整:根据实时检测数据优化燃烧配风及SNCR/SCR运行参数。
结语
转成精致网页
上一篇:燃气锅炉检测下一篇:机动车发动机冷却液检测


材料实验室
热门检测
28
27
25
33
24
20
20
20
18
25
20
24
28
25
28
26
37
28
24
31
推荐检测
联系电话
400-635-0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