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用天然矿泉水源水检测要点及检测项目详解
一、检测项目分类及标准依据
1. 感官指标
- 色度:≤ 15度(不得呈现其他异色)。
- 浑浊度:≤ 5 NTU(水源应清澈透明)。
- 臭和味:无异臭、异味(天然矿泉水特有的矿物味除外)。
2. 理化指标
(1) 基本矿物成分
- 溶解性总固体(TDS):反映水中矿物质总含量,通常≥ 1000 mg/L。
- pH值:5.0~7.0(天然弱酸性至中性)。
- 界限指标(至少一项达标):
- 锂(Li)≥ 0.2 mg/L
- 锶(Sr)≥ 0.2 mg/L
- 锌(Zn)≥ 0.2 mg/L
- 碘化物(I⁻)≥ 0.2 mg/L
- 偏硅酸(H₂SiO₃)≥ 25 mg/L
- 硒(Se)≥ 0.01 mg/L
- 游离二氧化碳(CO₂)≥ 250 mg/L
(2) 污染物限量
- 重金属:砷(As)≤0.01 mg/L、镉(Cd)≤0.003 mg/L、铅(Pb)≤0.01 mg/L、汞(Hg)≤0.001 mg/L。
- 无机污染物:硝酸盐(NO₃⁻)≤45 mg/L、亚硝酸盐(NO₂⁻)≤0.1 mg/L、氰化物≤0.07 mg/L。
- 有机污染物:苯并[a]芘≤0.01 μg/L、多环芳烃总量≤0.1 μg/L。
- 消毒副产物:溴酸盐(BrO₃⁻)≤0.01 mg/L(臭氧消毒工艺需重点监控)。
3. 微生物指标
- 大肠菌群:不得检出(MPN/100mL)。
- 铜绿假单胞菌:0 CFU/250mL(严防机会致病菌污染)。
- 产气荚膜梭菌(仅限水源保护不足时检测)。
4. 放射性指标
- 总α放射性:≤ 0.5 Bq/L
- 总β放射性:≤ 1.0 Bq/L
5. 其他特殊项目
- 水源稳定性监测:钠(Na⁺)、钾(K⁺)、钙(Ca²⁺)、镁(Mg²⁺)等离子浓度需长期稳定。
- 天然性验证:检测氚(³H)含量,确保未混入浅层水或人工添加成分。
二、检测流程与技术方法
-
- 在未受外界干扰的水源点直接取样,避免二次污染。
- 使用惰性材质容器,部分项目需现场固定(如重金属加硝酸酸化)。
-
- 原子吸收光谱法(AAS):检测重金属(铅、镉等)。
-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高精度测定微量元素(锂、锶、硒等)。
- 离子色谱法:分析硝酸盐、亚硝酸盐、溴酸盐等。
-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检测有机污染物(苯并[a]芘)。
-
- 低本底α/β测量仪分析总放射性指标。
三、水源地保护与动态监测
- 环境评估:水源周围需设立三级保护区,禁止工业、农业污染活动。
- 动态监测:每月至少一次全项检测,重点监控溴酸盐(臭氧消毒工艺)、微生物及界限指标波动。
四、国际标准对比
- 欧盟标准(Directive 2009/54/EC):要求标注“天然矿泉水”,禁止任何人工处理改变水质。
- 美国FDA标准:对砷、铅等污染物限量更严格(如砷≤0.01 mg/L)。
五、总结
上一篇:铌矿石、钽矿石检测下一篇:毫米波集成天线测量检测


材料实验室
热门检测
280
234
209
217
216
221
230
224
234
233
221
221
223
221
214
212
227
213
227
221
推荐检测
联系电话
400-635-0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