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巾(护垫)检测的重要性与核心项目
卫生巾和护垫作为女性日常卫生护理的必需品,直接接触人体敏感部位,其安全性、舒适性和功能性直接关系到使用者的健康与体验。随着消费者对产品品质要求的提升,卫生巾(护垫)的检测已成为生产、流通和市场监管中不可或缺的环节。通过科学规范的检测,可有效避免因材料劣质、细菌超标或化学物质残留引发的皮肤刺激、妇科疾病甚至致癌风险,同时对产品吸水性能、透气性等使用体验进行客观评估。
一、卫生指标检测
微生物污染是卫生用品检测的核心项目之一。按照国家标准GB/T 8939-2018《卫生巾(护垫)》,需检测细菌菌落总数、大肠菌群、致病性化脓菌(如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以及真菌总数。其中细菌菌落总数需≤200 CFU/g,真菌不得检出。检测采用微生物培养法,模拟产品在潮湿环境下的抗菌能力,防止因微生物超标导致感染风险。
二、物理性能检测
物理性能直接影响使用舒适度,主要包含以下项目:
1. 吸收量与渗透速度:通过模拟经血吸收试验(采用氯化钠溶液),检测产品单位面积的吸收量及液体扩散速度,要求护垫吸收量≥1.8g,卫生巾依类型不同需≥6.5-16g;
2. 反渗量测试:评估产品锁水能力,防止液体回渗造成皮肤潮湿不适;
3. 抗变形与断裂强度:通过拉力试验机检测无纺布、背胶等材料的抗撕裂性能,确保使用中不易破损。
三、化学安全检测
化学残留检测是近年监管重点,主要项目包括:
• 甲醛含量(≤75mg/kg):采用乙酰丙酮分光光度法检测,避免致癌风险;
• 可迁移性荧光增白剂:通过紫外分析仪定性筛查,禁用荧光物质;
• pH值(5.0-8.5):电极法测定,维持私处弱酸性环境平衡;
• 重金属及邻苯二甲酸酯:采用ICP-MS检测铅、砷等有害物质,保障长期使用安全。
四、包装与标识检查
依据《消毒产品标签说明书规范》,需核查产品信息完整性:
✓ 生产许可证编号及卫生标准号
✓ 主要原料成分(如无纺布、高分子吸收树脂占比)
✓ 灭菌方式(环氧乙烷残留量≤10μg/g)
✓ 保质期及储存条件说明
✓ 过敏原警示标识(如含香精需明确标注)
五、检测流程与方法
专业检测机构通常执行以下步骤:
1. 抽样:按GB/T 2828.1标准随机抽样,保留原始包装;
2. 预处理:在恒温恒湿实验室平衡24小时后检测;
3. 分项检测:微生物实验室与理化实验室分区操作;
4. 结果判定:对照GB/T 8939及《一次性使用卫生用品卫生标准》(GB 15979)出具检测报告。
随着可降解材料、植物纤维等新技术的应用,检测项目也在不断更新。消费者选购时可通过查看检测报告编号、优先选择通过ISO 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的产品,以保障使用安全。监管部门定期公布的抽检结果,也为市场选择提供了重要参考依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