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绿素a与初级生产力检测:关键检测项目与方法详解
一、检测原理与意义
- 叶绿素a 光合作用的关键色素,浓度直接反映浮游植物生物量,是评估水体富营养化、藻华风险的核心指标。
- 初级生产力 单位时间内浮游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无机碳转化为有机物的速率,表征生态系统的能量转化效率。
二、检测方法详解
(一)叶绿素a测定技术
-
- 步骤:样品过滤→冷冻干燥→丙酮提取(90%丙酮,24h避光)→离心→测定750nm、664nm、647nm、630nm波长吸光度。
- 公式:Chl-a (μg/L) = 11.85×(E664-E750) - 1.54×(E647-E750) - 0.08×(E630-E750)
- 适用场景:常规水质监测,成本低但需注意脱镁叶绿素干扰。
-
- 原理:叶绿素a在特定激发光下发射荧光,通过荧光强度定量(如Turner Designs荧光计)。
- 优势:无需提取,快速检测(如原位剖面仪实时监测)。
-
- 流程:甲醇/丙酮混合提取→色谱柱分离(C18柱)→检测器定量。
- 特点:区分叶绿素a与其他衍生色素,精度高,适用于科研级分析。
(二)初级生产力测定方法
-
- 操作:
- 分装水样至透明瓶(白瓶)与不透光瓶(黑瓶)。
- 原位悬挂或模拟光照培养24h。
- Winkler法测定溶解氧(DO)变化。
- 计算:
- 净初级生产力(NPP)= 白瓶DO - 初始DO
- 呼吸作用(R)= 初始DO - 黑瓶DO
- 总初级生产力(GPP)= NPP + R
- 操作:
-
- 步骤:添加NaH¹⁴CO₃至水样→光照培养→过滤收集浮游植物→液闪仪测定放射性强度。
- 公式:生产力(mg C/m³/h)= (样品放射性 - 本底) / (添加总放射性) × 溶解无机碳浓度 × 1.05
- 优势:灵敏度高,可检测低生物量水体。
三、核心检测项目与指标解析
-
- 检测意义:确定水体透光层(如温跃层位置)、藻类最大光合层(通常位于表层以下1-3米)。
- 方法:分层采样(如0m、2m、5m、10m)+ HPLC分析。
-
- 高频监测:春夏季藻类爆发期每小时连续测定,结合温度、光照数据建模。
- 案例:太湖蓝藻水华期间生产力可达10-20 mg C/m³/h,为日常值的3-5倍。
-
- 指标:最大光合速率(Pmax)、光饱和点(Ik)、暗呼吸速率(Rd)。
- 方法:多梯度光照强度实验(0-2000 μmol photons/m²/s)。
-
- 设计:添加N(NaNO₃)、P(KH₂PO₄)、Fe等,测定Chl-a和生产力变化。
- 判定:若加N后生产力提升50%以上,表明氮限制。
四、质量控制关键点
-
- 滤膜选择:GF/F(0.7μm孔径)避免细胞破裂。
- 提取避光:叶绿素a遇光降解速率达5%/h(常温下)。
-
- 分光光度计每日用重铬酸钾标准液校验吸光度。
- 荧光计采用已知浓度的纯叶绿素a标准曲线校正。
-
- 叶绿素a与初级生产力的理论比值范围:0.1-0.3 mg C/μg Chl-a/h,显著偏离需复核。
五、应用场景与案例
-
- 阈值:Chl-a >10 μg/L且生产力突增3倍,触发预警(如渤海湾监测体系)。
-
- 调控依据:生产力>50 mg C/m³/d时减少人工投饵,防止富营养化。
-
- 计算模型:初级生产力×水体面积×生长期天数→估算年固碳量(如南海年均固碳2.4×10¹³ g C)。
六、未来技术方向
- 多光谱遥感反演
- 卫星波段:MODIS Band 8-16分析Chl-a空间分布,分辨率达1km²。
- 分子探针技术
- 如qPCR定量产氧光合菌的psbA基因,区分功能群落。
- 自动化剖面系统
- 集成CTD、荧光传感器、¹⁴C培养舱,实现实时剖面监测。
结语
上一篇:甲氧西林(甲氧苯青霉素)检测下一篇:双甲咪检测


材料实验室
热门检测
推荐检测
联系电话
400-635-0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