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检测项目与核心指标
1. 静水压试验(抗渗压力测试)
- 目的:评估抹面层在静态水压作用下的抗渗透能力。
- 方法:
- 制备标准试样(尺寸通常为150mm×150mm或直径100mm的圆柱体),养护至规定龄期(如28天)。
- 将试样固定在透水仪上,施加阶梯式递增的水压(如初始压力0.2MPa,每级增加0.1MPa)。
- 记录试样背面出现渗水时的最大压力值,即为抗渗压力值。
- 判定标准:根据材料类型,合格抗渗压力通常需≥0.6~1.5MPa(具体依据相关标准)。
2. 动水压试验(持续加压抗渗性)
- 目的:模拟实际环境中动态水压对抹面层的长期渗透影响。
- 方法:
- 在试样表面施加恒定水压(如0.3MPa),保持24~48小时。
- 观察并记录试样是否出现渗漏现象。
- 判定标准:在规定时间内无渗漏即为合格。
3. 渗透系数测试
- 目的:量化抹面材料的透水性,适用于实验室精密分析。
- 方法:
- 使用渗透仪(如常水头或变水头渗透仪)测量水流通过试样的速率。
- 根据达西定律计算渗透系数(单位:cm/s)。
- 判定标准:优质防水抹面层的渗透系数应低于10⁻⁹ cm/s。
4. 表面吸水性测试
- 目的:评估抹面层表面对水分的吸附能力。
- 方法:
- 采用卡斯腾管(Karsten Tube)法或滴管法,向试样表面滴加定水量。
- 测定水分被吸收所需时间或吸附量。
- 判定标准:吸水量越低,抗渗性越好(如JC/T 984要求24h吸水量≤5g)。
5. 耐候性及裂缝抗渗测试
- 目的:验证抹面层在干湿循环、温度变化下的抗裂性与抗渗性。
- 方法:
- 将试样置于人工气候箱中,模拟高温(如60℃)、低温(-20℃)或冻融循环。
- 对试样进行预裂处理(如切割微裂缝),再进行抗渗试验。
- 判定标准:裂缝宽度≤0.2mm时仍能通过静水压试验。
6. 附着力与抗剥离性测试
- 目的:确保抹面层与基层粘结牢固,避免因剥离导致渗水。
- 方法:
- 使用拉拔仪测试粘结强度(如≥0.5MPa)。
- 通过划格法或水煮法评估涂层抗剥离能力。
二、检测流程与注意事项
-
- 按标准比例配制材料,涂抹于混凝土或砂浆基层上,厚度需均匀(通常3~5mm)。
- 养护条件严格控制(温度20±2℃,湿度≥90%),养护周期一般为7~28天。
-
- 实验室检测需在温度23±2℃、湿度50±5%的环境中进行,避免外部干扰。
-
- 透水仪、压力表等设备需定期校验,确保数据准确性。
三、常见质量问题与改进措施
-
- 材料配比不当(如水泥用量不足、聚合物掺量过低)。
- 施工工艺缺陷(厚度不均、养护不足、基层未清理)。
- 结构裂缝或接缝处理不当。
-
- 优化配合比,添加憎水剂或纤维增强材料。
- 加强基层处理(界面剂涂刷、找平层修补)。
- 设置分格缝或嵌填密封材料。
四、相关标准规范
- 国内标准:GB 50164、JC/T 984、JGJ/T 70《建筑砂浆基本性能试验方法》
- 国际参考:ASTM C1585(混凝土吸水性测试)、EN 1062-3(涂层抗渗性)
五、总结
转成精致网页
上一篇:憎水率检测下一篇:抹面胶浆的开裂应变检测


材料实验室
热门检测
15
16
18
19
20
18
18
15
18
14
16
14
14
20
18
22
18
15
17
21
推荐检测
联系电话
400-635-0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