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电流幅值检测
- 目标:精准测量反向电流的最大值,判断是否超出器件耐流极限。
- 技术要点:
- 使用高频响应传感器(如罗氏线圈、霍尔电流传感器),带宽需覆盖电流上升沿(通常≥10MHz)。
- 动态范围需覆盖理论峰值的1.5倍以上,避免饱和。
- 示例:在300V/10A的Buck-Boost电路中,反向峰值可能达15A,需选择量程≥20A的传感器。
2. 电流波形时序分析
- 目标:提取电流的上升时间(��tr)、下降时间(��tf)及持续时间(��td)。
- 技术要点:
- 采用高速ADC(≥1MSPS)同步采集电压与电流信号,识别开关时序。
- 结合触发捕获功能,锁定瞬态波形(如示波器的单次触发模式)。
3. 能量损耗评估
- 目标:计算反向电流引起的能量损耗 �=∫�2(�)� ��E=∫i2(t)Rdt,优化散热设计。
- 技术要点:
- 积分算法需考虑采样精度与噪声抑制(如滑动平均滤波)。
- 同步测量开关器件的温升,验证损耗模型准确性。
4. EMI特性关联检测
- 目标:分析电流高频振荡分量与辐射EMI的关系。
- 技术要点:
- 使用频谱分析仪捕捉电流波形的频域特征(如30MHz~1GHz)。
- 优化PCB布局与吸收电路(RC Snubber),抑制谐振尖峰。
1. 硬件架构
- 传感器选型:
- 低阻值分流电阻(<1mΩ)适合大电流场景,需配合差分放大器(如INA240)抑制共模噪声。
- 隔离型霍尔传感器(如ACS723)适用于高压隔离场景。
- 信号调理电路:
- 二阶有源低通滤波(截止频率≥开关频率的5倍),保留波形特征。
- 电压钳位电路(如TVS二极管)保护ADC输入。
2. 软件算法
- 峰值捕获算法:滑动窗口极值检测,配合过采样提升分辨率。
- 故障诊断逻辑:设定动态阈值(如根据负载电流自适应调整),避免误触发。
- 场景:BLDC电机堵转时,H桥电路的反向电流急剧上升。
- 方案:
- 在每个桥臂的下管串联分流电阻,实时检测反向电流。
- 通过比较器(如LM311)输出硬保护信号,触发驱动器关断(Dead Time<100ns)。
- 场景:反激式电源中RCD电路的能量回收效率与电压应力平衡。
- 方案:
- 检测变压器漏感引起的反向电流峰值,调整RCD的电容与电阻值。
- 使用数字控制器(如DSP)动态调节吸收参数,降低损耗5%~10%。
- 实验室验证:
- 使用高精度电流探头(如Keysight N2820A)对比校准检测系统。
- 施加阶跃负载或短路测试,验证保护响应时间(如<500ns)。
- 行业标准:
- 符合IEC 61000-4-30(电能质量测量)与AEC-Q100(汽车电子可靠性)。
- 集成化检测芯片:如TI的IMC100系列,集成电流采样、ADC与保护逻辑。
- AI驱动的预测维护:通过机器学习分析历史电流数据,预判器件老化风险。
上一篇:弯曲力矩检测下一篇:反向不重复峰值电压检测


材料实验室
热门检测
11
12
20
15
13
16
18
17
20
13
16
18
18
19
19
21
22
27
23
25
推荐检测
联系电话
400-635-0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