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检测原理与窗口期
二、核心检测项目分类
1. 初筛试验
-
- 技术原理:仅检测HIV-1/2抗体,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或化学发光法(CLIA)。
- 特点:灵敏度高(>99%),但无法检测窗口期内的早期感染。
-
- 技术原理:同时检测HIV抗体及p24抗原,缩短窗口期。
- 特点:敏感性进一步提升,是当前国际推荐的初筛方法。
-
- 适用场景:急诊、社区筛查或家庭自测。
- 样本类型:血液、唾液或尿液(如口腔黏膜渗出液检测)。
- 时效性:15-30分钟出结果,但需阳性结果进一步确认。
2. 确证试验
- 免疫印迹试验(Western Blot):检测针对不同HIV蛋白的特异性抗体。
- 核酸定性检测(RNA/DNA检测):直接检测病毒核酸,用于窗口期感染或母婴传播诊断。
三、样本类型与采集
- 静脉血:最常用样本,适用于ELISA、化学发光法等实验室检测。
- 指尖血:用于快速检测,操作简便但灵敏度略低。
- 唾液/尿液:无创采集,适合隐私保护需求,但抗体浓度较低,可能影响准确性。
四、检测流程标准化
- 初筛检测:首选第四代抗原抗体联合检测。
- 重复检测:初筛阳性者需复检(同一样本双孔或不同试剂)。
- 确证试验:复检阳性者需Western Blot或核酸检测确认。
- 结果解读:
- 阴性:无感染证据(需结合窗口期评估)。
- 阳性:确认试验后诊断为HIV感染。
五、适用人群与检测意义
- 高危人群:多性伴侣者、静脉药瘾者、职业暴露人员等。
- 普通人群:婚前/孕前筛查、手术前常规检测。
- 公共卫生意义:早期发现感染者,阻断传播链,降低艾滋病相关死亡率。
六、注意事项
- 窗口期影响:高危行为后需间隔2-6周检测,避免漏诊。
- 假阳性/假阴性:自身免疫病、恶性肿瘤等可能干扰结果。
- 心理支持:检测前后需提供咨询,降低焦虑情绪。
七、总结
上一篇:动物皮内反应试验检测下一篇:信息技术和通信技术设备检测


材料实验室
热门检测
11
9
9
11
13
14
17
16
21
19
23
17
15
14
15
26
19
21
19
21
推荐检测
联系电话
400-635-0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