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焊缝内部缺陷的主要类型
- 气孔(Porosity) 焊接过程中熔池中的气体未及时逸出,形成空洞,多为圆形或椭圆形。
- 夹渣(Slag Inclusion) 焊渣或氧化物残留在焊缝内部,形态不规则,可能呈条状或片状。
- 未熔合(Lack of Fusion) 焊缝金属与母材或焊层之间未完全熔合,界面处存在缝隙。
- 未焊透(Incomplete Penetration) 焊缝根部未完全熔透,导致连接强度不足。
- 裂纹(Crack) 冷裂纹、热裂纹或延迟裂纹,危害性最大,易引发结构断裂。
二、焊缝内部缺陷的核心检测项目
1. 缺陷类型识别与定位
- 检测技术:
- 射线检测(RT):利用X射线或γ射线穿透焊缝,通过底片或数字成像系统显示缺陷的二维投影,适用于气孔、夹渣等体积型缺陷。
- 超声波检测(UT):通过高频声波反射信号判断缺陷的位置、大小和形状,对未熔合、裂纹等线性缺陷敏感。
- 相控阵超声检测(PAUT):通过多晶片阵列实现声束聚焦和扫查,可生成三维图像,提升检测精度。
- 检测要点:
- 确定缺陷类型(如气孔与夹渣的区分)。
- 记录缺陷坐标(深度、长度、距焊缝中心距离)。
2. 缺陷尺寸量化
- 检测技术:
- 数字化射线检测(DR):通过平板探测器生成数字图像,结合软件分析缺陷面积和周长。
- TOFD(衍射时差法):利用衍射波测量缺陷高度,适用于裂纹深度测量。
- 检测标准:
- 依据ISO 17636(射线检测)、ISO 10863(TOFD)等标准评估缺陷尺寸是否超限。
3. 缺陷危害性评估
- 检测项目:
- 缺陷密集度分析:统计单位面积内的气孔数量,判定是否符合AWS D1.1等行业规范。
- 裂纹尖端应力分析:结合有限元模拟,评估裂纹扩展风险。
- 判定依据:
- 根据ASME BPVC Section VIII或EN ISO 5817标准,将缺陷分为验收级、修补级和拒收级。
4. 焊接工艺验证
- 检测内容:
- 焊接参数(电流、电压、速度)对缺陷形成的影响分析。
- 母材与焊材的相容性测试,避免因成分差异导致未熔合。
- 方法:
- 通过破坏性检测(如切片金相分析)验证无损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三、主流检测技术对比及选择建议
检测技术 | 适用缺陷类型 | 优点 | 局限性 |
---|---|---|---|
射线检测(RT) | 气孔、夹渣、未焊透 | 直观成像,永久记录 | 辐射防护要求高 |
超声波检测(UT) | 裂纹、未熔合 | 灵敏度高,实时性强 | 需耦合剂,依赖操作经验 |
工业CT | 复杂三维缺陷 | 三维断层成像,精度高 | 设备昂贵,速度慢 |
PAUT | 所有内部缺陷 | 可编程扫查,效率高 | 设备复杂度高 |
- 常规检测优先选择RT或UT;
- 高精度需求(如航空航天)选用工业CT或PAUT;
- 现场快速检测可采用便携式TOFD设备。
四、检测标准与质量控制
- 国际标准:
- ISO 17636(射线检测)、ISO 11666(超声波检测)。
- ASME Section V(压力容器焊缝检测规范)。
- 质量控制措施:
- 定期校准设备(如射线源强度、超声探头灵敏度)。
- 检测人员需持有ASNT/EN 473等认证证书。
- 建立焊缝缺陷数据库,用于工艺优化和追溯。
五、发展趋势
- 智能化检测:AI算法辅助缺陷识别(如深度学习分析DR图像)。
- 在线监测系统:焊接过程中集成声发射(AE)传感器,实时预警缺陷。
- 多技术融合:RT+UT+PAUT联合检测,提升覆盖率与可靠性。
六、结语
上一篇:吸湿率检测下一篇:铁的质量分数(以Fe计)检测


材料实验室
热门检测
15
19
19
22
13
13
14
18
20
17
23
23
20
23
23
21
21
20
19
23
推荐检测
联系电话
400-635-0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