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再利用涤纶检测:核心检测项目详解
一、材料成分与来源验证
-
- 检测方法:通过质量平衡法、碳-14同位素追踪或光谱分析法(如红外光谱FTIR)确认再生涤纶的比例,确保符合国际标准(如GRS回收标准要求再生成分≥20%)。
- 意义:验证产品是否达到环保认证的门槛,防止“洗绿”行为。
-
- 项目:显微镜观察、燃烧法鉴别其他纤维(如棉、尼龙)或异物混入。
- 标准:ISO 1833(纤维成分定量分析)。
二、物理性能检测
-
- 断裂强度与伸长率:参照GB/T 3923.1或ISO 2062,评估纤维耐用性。
- 耐磨性:模拟实际使用中的磨损情况(如马丁代尔法)。
-
- 熔点与结晶度:通过DSC(差示扫描量热法)分析再生纤维的热稳定性,判断生产过程中的热降解影响。
- 热收缩率:高温处理后的尺寸稳定性测试。
-
- 纤维细度与截面形态:SEM扫描电镜观察表面结构,判断再生纤维与原生纤维的差异。
三、化学性能检测
-
- 单体与低聚物:检测乙二醇、对苯二甲酸等残留,避免影响后续加工。
- 重金属含量:铅、镉、汞等检测(参照OEKO-TEX Standard 100限值)。
-
- 塑化剂(邻苯二甲酸酯):筛查DEHP、DBP等有害物质(符合欧盟REACH法规)。
- 偶氮染料与甲醛:确保不含致癌物质(GB 18401-2010)。
四、环保与安全性检测
-
- 多环芳烃(PAHs):轮胎、橡胶等回收源可能引入的污染物。
- 短链氯化石蜡(SCCPs):评估持久性有机污染物风险。
-
- 生态毒性:通过生物降解性测试(如OECD 301标准),评估对环境的影响(注:涤纶本身难降解,但需关注加工助剂)。
-
- 生命周期分析:核算从原料回收到生产的碳排放,支持环保声明(如通过Higg Index工具)。
五、加工与使用性能
-
- 耐洗、耐光、耐摩擦色牢度:按AATCC 61或ISO 105标准测试,再生纤维因来源复杂可能更易褪色。
-
- 检测纤维吸湿性(GB/T 9995),评估抗静电剂添加效果。
-
- 针对再生原料颜色差异问题,检测批次间色差(ΔE值)。
六、国际标准与认证要求
- GRS认证:需验证再生成分、化学品限制清单(MRSL)、社会责任等。
- OEKO-TEX®认证:侧重有害物质检测(如致敏染料、农药残留)。
- Bluesign®认证:关注资源效率与生产环保性。
结语
转成精致网页
上一篇:胡椒基丙酮检测下一篇:一次性使用儿童口罩检测


材料实验室
热门检测
26
27
31
23
19
21
23
20
28
20
18
21
24
32
28
28
33
34
25
24
推荐检测
联系电话
400-635-0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