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式物理法(粉碎法)彩色墨粉检测概述
干式物理法(粉碎法)是墨粉制造中的核心技术之一,其通过机械粉碎、分级、表面改性等工艺将原材料转化为粒径均匀的彩色墨粉颗粒。相较于化学聚合法,该方法具有生产周期短、成本低、环保性强的优势,广泛应用于办公打印、数码印刷等领域。然而,彩色墨粉的性能直接决定成像质量和设备稳定性,因此需通过系统性检测确保其满足物理特性、化学组成及功能性要求。检测项目需涵盖粒径分布、成分分析、带电特性、色度稳定性等关键指标,为生产工艺优化和产品质量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核心检测项目及方法
1. 粒径分布检测
采用激光粒度分析仪对墨粉颗粒进行测量,要求D50值(中位粒径)控制在8-12μm范围内,D90值需低于20μm。粉碎法制备的墨粉需具备窄分布特征(Span值≤1.5),以确保显影均匀性和转印效率。
2. 成分分析与纯度检测
通过X射线荧光光谱(XRF)和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分析树脂、颜料、电荷调节剂等主要成分比例,验证配方准确性。同时检测重金属(铅、镉等)含量,需符合RoHS指令限值要求。
3. 色度与显色性能检测
使用分光光度计测量L*a*b*色空间参数,对比标准色卡评估色差(ΔE≤2.0)。通过模拟打印测试显色饱和度、边缘锐度和抗晕染性,确保色彩还原度达到ISO 19798标准。
4. 带电特性检测
采用Q/m测试仪测量墨粉荷质比,要求范围在-20~-40μC/g(负电性墨粉)。同时评估电荷衰减率,24小时衰减幅度需小于15%,保证显影辊吸附稳定性。
5. 流动性及堆积密度检测
通过休止角测试仪和卡尔指数测定仪评估墨粉流动特性,休止角应小于35°。振实密度与松散密度的比值需在1.2-1.4之间,避免供粉系统堵塞或飞散现象。
6. 热熔性能检测
采用差示扫描量热仪(DSC)测定玻璃化转变温度(Tg)和熔融温度(Tm),Tg需高于55℃以防止存储结块,熔融区间应控制在120-140℃以匹配定影辊工作温度。
检测质量控制意义
通过上述检测项目可系统性评估粉碎法彩色墨粉的物化性能,指导企业优化粉碎强度、分级精度及表面包覆工艺。严格的检测流程不仅能降低打印设备故障率,还可提升色彩一致性、延长硒鼓寿命,最终增强产品市场竞争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