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络纺机织毛纱检测项目解析
赛络纺(Siro Spun)作为现代纺纱技术的重要分支,通过双粗纱喂入环锭纺纱机的创新工艺,显著提升了纱线的结构紧密度和表面光洁度,被广泛应用于机织毛纱的生产中。其成品以抗起球性强、毛羽少、织物纹理清晰等特点著称,尤其适用于高档西装、大衣及家居纺织面料。为确保赛络纺机织毛纱的品质稳定性和应用适配性,需围绕原料特性、工艺参数和终端需求开展系统性检测。以下从物理性能、化学指标、外观质量及功能性四大维度,梳理关键检测项目与技术要点。
一、物理性能检测
1. 线密度与强力测试:通过电子纱线强力机测定断裂强力和断裂伸长率,结合绞纱称重法或振动法测定线密度偏差,确保纱线规格符合设计要求。赛络纺纱线通常要求断裂强力≥12cN/tex,伸长率控制在12%-18%范围内。
2. 毛羽指数分析:采用光学式毛羽测试仪(如UT-3型)定量检测3mm及以上毛羽数量,赛络纺工艺优势下毛羽指数应比传统环锭纺低30%-50%,典型值需≤120根/10m。
3. 条干均匀度评估:利用乌斯特条干均匀度测试仪,分析CV%值及细节、粗节、棉结等周期性疵点,要求条干CV≤12%(Nm50支纱)。
二、化学指标检测
1. 纤维成分验证:通过显微镜观察法结合溶解试验,确认羊毛、涤纶等混纺比例的准确性。例如羊毛/涤纶60/40混纺纱需满足±2%的允差范围。
2. 色牢度测试:依据GB/T 3921标准进行耐洗色牢度、摩擦色牢度(干/湿态)及光照色牢度测试,高档毛纱产品需达到4级以上(5级制)。
3. 生态安全检测: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检测甲醛、APEO等有害物质,满足Oeko-Tex Standard 100的Ⅰ类婴儿用品限量标准。
三、外观质量检测
1. 纱疵分级管理:使用电容式纱疵分级仪(如CLASSIMAT 5)对A0-D4级纱疵进行分类统计,重点控制B3级(粗节+200%)及以上有害疵点,每十万米应≤15个。
2. 筒纱成型评价:目测检验卷绕密度均匀性、塌边、菊花芯等成形缺陷,配合退绕张力测试仪验证筒纱退绕顺畅度,要求退绕张力波动值≤±10%。
四、功能性检测
1. 抗静电性能:参照AATCC 76标准测试表面电阻率,添加导电纤维的毛纱需达到10^6-10^9Ω·cm范围。
2. 耐磨性测试:采用马丁代尔耐磨仪模拟织物摩擦,经5000次测试后纱线断裂强度保持率应≥85%。
3. 热收缩率测定:对含涤纶组分的纱线进行沸水收缩率测试,控制收缩率在2%-5%之间以保证织造尺寸稳定性。
检测质量保障措施
实验室需严格执行ISO 17025管理体系,定期进行设备计量校准(如电子天平年校、强力机季度核查),并建立标准样品比对机制。对关键指标如毛羽指数实施SPC过程统计控制,通过X-R控制图动态监控生产波动。建议每月开展实验室间比对试验,确保检测数据的一致性和权威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