蔗糖分(总糖分)检测技术指南
一、检测目的
- 产品质量控制:确保产品甜度符合标准;
- 营养标签合规:满足法规对食品中糖分含量的标注要求;
- 工艺优化:监测生产过程中糖分转化与损耗;
- 食品安全评估:预防过量糖分摄入风险。
二、核心检测项目
1. 蔗糖含量检测
- 检测意义:直接反映产品中天然或添加蔗糖的浓度,是评价甜味剂使用合理性的核心指标。
- 方法:
- 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分离蔗糖与其它糖类(如葡萄糖、果糖),定量精度达±0.5%;
- 旋光法:利用蔗糖的旋光特性,快速测定纯蔗糖溶液(干扰物少时适用)。
2. 总糖分检测
- 检测意义:包括蔗糖、还原糖(葡萄糖、果糖)及多糖的水解产物,综合反映产品总甜度。
- 方法:
- 斐林试剂法(GB 5009.8-2016标准方法):通过氧化还原反应测定还原糖,再换算总糖;
- 苯酚-硫酸法:适用于复杂基质(如饮料、乳制品)的总糖分分光光度法检测。
3. 还原糖检测
- 检测意义:评估食品加工过程中蔗糖水解程度(如焦糖化反应)或天然原料的成熟度。
- 方法:
- 3,5-二硝基水杨酸法(DNS法):快速比色定量还原糖;
- 酶解法:利用葡萄糖氧化酶特异性检测葡萄糖含量。
4. 固形物含量(°Brix值)
- 检测意义:通过折射仪快速估算溶液中可溶性糖的总浓度,常用于果汁、糖浆的在线检测。
- 局限:受非糖溶质(如酸、盐)干扰,需结合化学法校正。
5. pH值与糖分稳定性
- 检测意义:酸性环境(pH<3)可能导致蔗糖水解为还原糖,需评估储存条件对糖分的影响。
三、检测步骤标准化流程
1. 样品预处理
- 固体样品:粉碎→过80目筛→乙醇提取(去除脂肪、蛋白质);
- 液体样品:离心去沉淀→过滤(0.45μm膜)→稀释至线性范围。
2. 检测方法选择
检测目标 | 推荐方法 | 检测限(LOD) | 适用场景 |
---|---|---|---|
蔗糖单一组分 | HPLC | 0.1 mg/kg | 高纯度糖制品、保健品 |
总糖分 | 斐林试剂法 | 0.5 g/100g | 常规食品质量检测 |
快速筛查 | 手持折射仪(°Brix) | 0.2% | 生产线实时监控 |
3. 仪器校准与质控
- HPLC校准:使用蔗糖标准品(如NIST SRM 85b)建立标准曲线;
- 质控样品:每批次检测加入已知浓度的加标样品,回收率需达90%~110%。
四、关键注意事项
- 干扰物排除:
- 蛋白质(如乳制品)需用Carrez试剂沉淀;
- 色素(如碳酸饮料)需活性炭脱色。
- 水解条件控制:
- 总糖检测时,盐酸水解温度需精确至70±1℃,避免过度炭化。
- 数据解读:
- 若蔗糖含量异常下降伴还原糖升高,可能提示微生物污染或储存不当。
五、前沿技术拓展
- 近红外光谱(NIRS):无需前处理,5秒内完成蔗糖与总糖的无损检测;
- 生物传感器:基于酶电极的便携式设备,适用于现场快速筛查。
六、法规与标准
- 国际标准:AOAC 920.184(蔗糖)、ISO 11292(总糖分);
- 中国国标:GB 5009.8-2016《食品中蔗糖的测定》。


材料实验室
热门检测
3
2
2
4
3
3
3
5
5
4
4
5
5
5
5
7
7
7
10
10
推荐检测
联系电话
400-635-0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