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溶性蛋白检测:核心检测项目详解
一、浓度测定
-
- 原理:碱性条件下蛋白质将Cu²⁺还原为Cu⁺,与BCA试剂形成紫色复合物,于562 nm测吸光度。
- 优点:耐受低浓度去污剂(如1% SDS)。
- 缺点:受还原剂(如DTT)干扰,需稀释样本。
-
- 原理:考马斯亮蓝G-250与蛋白质结合后由红转蓝,于595 nm检测。
- 优点:快速(5分钟)、灵敏度高(1-20 μg/mL)。
- 缺点:易受去污剂(如Triton X-100)影响。
-
- 原理:利用色氨酸、酪氨酸在280 nm处的吸收峰。
- 适用场景:纯化后样品,需排除核酸污染(A260/A280比值评估纯度)。
二、纯度分析
-
- 步骤:电泳分离后考马斯亮蓝或银染,观察单一条带。
- 分辨率:可区分分子量差异>5 kDa的蛋白质。
-
- 类型:尺寸排阻色谱(SEC,分析聚集状态)、离子交换色谱(IEX,检测电荷异质性)。
- 优势:定量精确,自动化程度高。
-
- 特点:高分辨率、低样品消耗,适用于微量样品分析。
三、分子量测定
- SDS-PAGE结合Marker
- 常规方法,误差约±10%。
- 质谱分析(MALDI-TOF/ESI-MS)
- 精确度:可达±0.01%,适用于翻译后修饰分析。
四、结构分析
- 圆二色光谱(CD)
- 检测二级结构(α-螺旋、β-折叠比例)。
- 荧光光谱
- 分析三级结构变化(如色氨酸微环境改变)。
- 动态光散射(DLS)
- 测定流体力学半径,评估蛋白质聚集状态。
五、功能活性检测
- 酶活测定
- 方法:检测底物消耗或产物生成速率(如NADH在340 nm吸光度变化)。
- 免疫学活性(ELISA/Western Blot)
- 验证抗原抗体结合能力。
- 受体结合实验(SPR/BLI)
- 实时监测蛋白与受体相互作用动力学。
六、稳定性评估
- 温度/pH耐受性
- 通过浊度法(OD350)监测聚集沉淀。
- 长期储存稳定性
- 定期检测活性和溶解度,优化保存条件(如添加甘油或冻干)。
实验设计要点
- 标准曲线:每次实验需新鲜制备,涵盖预期浓度范围。
- 对照设置:阴性对照(缓冲液)、阳性对照(已知浓度蛋白)。
- 重复性:至少3次技术重复,确保数据可靠性。
总结
转成精致网页


材料实验室
热门检测
3
4
5
6
5
7
7
8
7
7
7
5
6
3
11
9
7
7
8
11
推荐检测
联系电话
400-635-0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