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核心检测项目
-
- 外观与溶解度:检测化合物是否为淡黄色晶体或粉末,以及在水中溶解特性(如亚铁氰化钠易溶于水,难溶于乙醇)。
- pH值:验证溶液酸碱性是否符合预期(通常为中性或弱碱性)。
-
- 亚铁氰根([Fe(CN)₆]⁴⁻)浓度:通过滴定法(锌盐沉淀滴定)或分光光度法测定,确保有效成分含量达标。
- 钾/钠含量: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AAS)或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ICP-OES)定量金属离子浓度。
-
- 游离氰化物检测:采用比色法(异烟酸-吡唑啉酮法)或离子选择性电极法,监控有毒氰根(CN⁻)残留(限量通常≤10 mg/kg)。
- 重金属残留:通过ICP-MS或原子吸收法检测铅、砷、汞等有害元素,参照GB 5009.74等标准。
- 水分及灼烧残渣:评估样品纯度及制备工艺稳定性。
-
- 抗结性能测试(针对食品级产品):模拟储存条件,检测盐颗粒的流动性及结块趋势。
二、常用检测方法与原理
-
- 锌盐沉淀-EDTA滴定:加入过量ZnSO₄生成Zn₂[Fe(CN)₆]沉淀,过滤后用EDTA滴定剩余Zn²⁺,计算亚铁氰根含量。
- 银量法:利用硝酸银与氰根生成AgCN沉淀,指示终点以测定游离氰化物。
-
-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基于亚铁氰根与Fe³⁺反应生成普鲁士蓝(Fe₄[Fe(CN)₆]₃),在720 nm处测定吸光度。
- 离子色谱法(IC):直接分离并定量样品中的氰根和金属离子,灵敏度高(检测限可达0.1 mg/kg)。
-
- HPLC-ICP-MS:高效液相色谱分离后,质谱检测痕量金属杂质,适用于复杂基质样品。
三、检测标准与法规依据
-
- 中国标准:GB 29213-2012《食品添加剂 亚铁氰化钾》规定主成分含量≥99.0%,CN⁻≤10 mg/kg,铅≤2 mg/kg。
- 国际标准:FAO/WHO规定食品中亚铁氰化物最大使用量为10~20 mg/kg(以亚铁氰根计)。
-
- HG/T 2963-2009:工业亚铁氰化钾的技术要求,涵盖主成分、水分及水不溶物等指标。
四、检测注意事项
-
- 液体样品需过滤或离心去除颗粒物;固体样品需溶解后调节pH至中性,避免氰化物挥发。
- 使用掩蔽剂(如酒石酸)消除共存离子(如Fe³⁺、Cu²⁺)干扰。
-
- 快速筛查可采用试纸法或便携式光谱仪;
- 实验室定量分析优先选择离子色谱或光谱法,确保数据准确性。
五、应用场景与意义
- 食品安全监管:确保食盐等食品中亚铁氰化物添加量不超过安全阈值(如中国食盐限量为10 mg/kg)。
- 工业质量控制:验证化工产品纯度,满足电镀、颜料等行业需求。
- 风险评估:监控氰化物释放风险,避免因高温/酸性条件生成有毒HCN。
六、
转成精致网页


材料实验室
热门检测
推荐检测
联系电话
400-635-0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