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曲霉毒素B族检测技术综述
一、检测项目的核心内容
-
- AFB1:毒性最强,主要检测对象。
- AFB2:毒性次之,常与AFB1共存。
- 总B族毒素:AFB1与AFB2的总量(需进行衍生化处理以提高检测灵敏度)。
-
- 安全评估:评估食品、饲料中黄曲霉毒素是否超出国家标准或国际限量。
- 污染溯源:追踪污染来源,指导农业生产和储存管理。
- 法规合规:满足进出口贸易中的检测要求(如欧盟、美国FDA标准)。
-
- 中国标准(GB 2761-2017):
- 玉米、花生及其制品:AFB1≤20 μg/kg;总B族(AFB1+AFB2)≤20 μg/kg。
- 婴幼儿配方食品:AFB1≤0.5 μg/kg。
- 欧盟标准(EC 1881/2006):
- 直接食用的花生:AFB1≤8 μg/kg,总B族≤15 μg/kg。
- 中国标准(GB 2761-2017):
二、检测方法及技术选择
-
- 免疫层析试纸法(胶体金法):
- 原理:抗原-抗体特异性结合,肉眼观察显色结果。
- 特点:快速(10-15分钟)、便携,适用于现场初筛。
- 缺点:半定量,假阳性率高,需实验室确证。
- 酶联免疫法(ELISA):
- 原理:酶标记抗体与毒素结合,通过吸光度定量。
- 灵敏度:可达0.1 μg/kg。
- 适用范围:大批量样品的快速定量分析。
- 免疫层析试纸法(胶体金法):
-
- 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
- 搭配荧光检测器(FLD):需柱前/柱后衍生化(如碘、溴衍生)增强信号。
- 检测限:AFB1可达0.01 μg/kg。
-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LC-MS/MS):
- 原理:多反应监测(MRM)模式,高特异性、高灵敏度。
- 优势:可同时检测多种毒素,无需衍生化。
- 检测限:可达0.001 μg/kg(超痕量分析)。
- 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
三、样品前处理关键步骤
-
- 代表性采样:根据GB 5009.22标准,对不均匀样品(如花生)进行多点取样。
- 避光保存:黄曲霉毒素遇光易降解,需低温(4℃)避光储存。
-
- 提取溶剂:甲醇-水(70:30)、乙腈-水(84:16)等。
- 净化技术:
- 免疫亲和柱(IAC):特异性吸附黄曲霉毒素,去除杂质。
- 多功能净化柱(MycoSep®):基于分子筛和吸附剂去除干扰物。
四、检测中的质量控制
-
- 每批次样品需设置空白对照,排除基质干扰。
- 加标回收率应控制在70%-120%(依据GB 5009.22要求)。
-
- 使用有证标准物质(如Sigma-Aldrich)。
- 校准曲线线性范围需覆盖预期浓度(R²≥0.99)。
五、检测挑战与解决方案
-
- 复杂样品(如香辛料、中药)需优化提取方案,结合QuEChERS法净化。
-
- 采用LC-MS/MS结合同位素内标法(如¹³C标记AFB1)提高准确性。
-
- 初筛阳性样品需通过仪器法确证,避免误判。
六、应用领域
- 食品行业:粮食加工、食用油、乳制品等。
- 饲料安全:防止毒素通过动物产品进入食物链。
- 中药材监控:易霉变药材(如枸杞、薏苡仁)的质控。
上一篇:黄曲霉毒素M族检测下一篇:氘代磺胺间二甲氧嘧啶检测


材料实验室
热门检测
4
4
4
7
8
8
10
12
12
12
16
15
20
14
20
19
17
20
17
21
推荐检测
联系电话
400-635-0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