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氧化氢酶活性检测:方法与检测项目详解
引言
检测原理
- 直接法:测量反应中氧气(O₂)的生成量(如压力传感器法)。
- 间接法:监测底物H₂O₂的消耗量(如分光光度法)或产物引起的显色变化。
主要检测方法与步骤
1. 分光光度法
- 原理:H₂O₂在240 nm处有特征吸收峰,酶促反应导致吸光度(OD值)下降,通过单位时间内的变化计算酶活性。
- 步骤:
- 配制磷酸缓冲液(pH 7.0)及一定浓度的H₂O₂溶液。
- 将酶液与H₂O₂混合,立即测定初始OD值,每隔30秒记录数据至3分钟。
- 根据标准曲线(以不同浓度H₂O₂绘制)计算酶活性。
- 优点:灵敏度高、操作简便。
- 缺点:需紫外分光光度计,H₂O₂需避光保存。
2. 压力传感器法
- 原理:密闭体系中氧气生成导致气压升高,通过传感器实时监测压力变化。
- 步骤:
- 将酶液与H₂O₂加入密闭反应腔。
- 记录压力随时间的变化曲线。
- 根据气体体积换算酶活性(1摩尔O₂对应分解2摩尔H₂O₂)。
- 优点:直接测量气体生成,动态监测。
- 缺点:设备昂贵,需校准系统密封性。
3. 滴定法(传统方法)
- 原理:剩余H₂O₂与硫酸高铈(Ce(SO₄)₂)反应生成Ce³+,通过滴定测定未分解的H₂O₂量。
- 步骤:
- 反应终止后加入过量硫酸,用硫酸高铈滴定至终点(橙色→无色)。
- 根据滴定体积差计算酶活性。
- 优点:无需特殊仪器。
- 缺点:步骤繁琐,灵敏度低。
4. 快速试纸法
- 原理:试纸含H₂O₂显色剂(如碘化钾-淀粉),酶活性越高,颜色变化越显著。
- 步骤:将样品滴于试纸,比色卡半定量分析。
- 优点:快速、适合现场检测。
- 缺点:精度低,仅作定性或半定量。
应用场景
- 医学领域:诊断遗传性过氧化氢酶缺乏症(如acatalasemia),监测氧化应激相关疾病。
- 食品工业:检测牛奶中H₂O₂残留(防腐剂),评估食品新鲜度。
- 环境监测:评价微生物活性(如污水处理中的生物膜)。
- 植物研究:分析植物抗逆性(如抗旱能力与酶活性相关性)。
结果分析与单位定义
- 酶活性单位(U):1 U定义为每分钟分解1 μmol H₂O₂所需的酶量。
- 计算公式(分光光度法为例): 酶活性=ΔOD/min×�总�×�×�酶酶活性=ε×d×V酶ΔOD/min×V总 (ε为H₂O₂摩尔消光系数0.0436 μM⁻¹cm⁻¹,d为比色皿光程,V为体积)
注意事项
- 样品处理:细胞/组织样品需匀浆后离心取上清液,避免反复冻融。
- 反应条件:控制温度(25-37℃)及pH(中性),H₂O₂现配现用。
- 干扰因素:排除其他氧化酶(如过氧化物酶)干扰,可添加特异性抑制剂。
与展望


材料实验室
热门检测
4
3
8
8
18
12
14
12
13
14
16
13
15
16
18
15
15
15
19
20
推荐检测
联系电话
400-635-0567